從歷史發展的維度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是一項長期歷史任務,又是在不同發展階段逐步推向前進的。新中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在此基礎上,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重要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科學理論指導。可以這樣說,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起步并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推進并發展于社會主義的中級和高級階段。這一歷史進程既是長期的,也是動態發展、逐步推向前進的。
從內容構成的維度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僅包括經濟建設,也包括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各領域的全面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前無古人,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在探索實踐中逐步認識其發展規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明確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規律及其內容構成的認識,由相對單一的經濟指標逐步拓展到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的全面發展,從而構成了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宏大布局,構成了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藍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內容的不斷豐富和發展,有力地創新和發展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從實現效果的維度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僅將造福全體中國人民,也將惠及世界各國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進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中國的減貧行動更加扎實有效,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承諾到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一步,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擔當。事實雄辯地證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僅造福全體中國人民,而且對促進地區繁榮、增進各國人民福祉將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摘自6月16日《光明日報》發表的孫武安、蒯正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三維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