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40℃以上的高溫,地鐵站迎來了一群老朋友——地鐵納涼族。今年,杭州地鐵在納涼族較為集中的站點開辟了納涼專區,希望通過這一舉措,與納涼市民形成一種精神默契,引導市民文明納涼,讓往年無序的納涼場面在今年有所改觀。(7月26日《杭州日報》)
夏天溫度高,對于一些人來說,在開著空調的房間內納涼是很舒服的事,但對于一些家中沒有空調,或是想要節省一些電的市民或外來打工者來說,去一個有空調的地方納涼是要緊的事,對于這些有納涼需求的市民,該如何管理?是拒絕納涼還是開門迎接?這考驗著城市的管理智慧。
地鐵納涼,以往是反對的,因為存在安全隱患,而且還存在不文明不衛生等現象,但一味地拒絕并不可能,畢竟納涼的需求量太大,人數也挺多,地鐵也是管不住的。根據以往的經驗,杭州地鐵1號線喬司站一直是納涼族最為集中的站點。數據顯示,2013年,喬司站迎來了納涼高峰,有近千人涌入站內,往臨平方向的1層、2層站廳全被納涼族占據。如果將這么多市民全部拒之門外,恐怕是不可能的。既然拒絕不了,無妨開門迎客。為此,地鐵集團已在喬司站各站廳層劃出200多平方米的區域,專供市民臨時納涼,并且也張貼了告示,并有地鐵工作人員維持秩序。 這么做,一方面表示了歡迎,允許大家前來納涼,另一方面表示納涼也是需要遵守規矩的,要講文明。對此,那些前來納涼的市民也會聽從管理,服從管理。人心是肉長的,既然允許了,自然要遵守對方的規則。況且,這些文明規范也是相當必要的。誰都不喜歡納涼結束之后,地鐵一片狼籍,地上全是垃圾。很重要的一點,每一個地方前來納涼的市民特點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沈塘橋站和鳳起路站的納涼族集中在下午出現,而慶菱路站的納涼族多在傍晚時分聚集,多為舉家納涼,一般要待到運營結束前才陸續離開。因此,管理起來,顯然要有針對性,要根據納涼市民的特點進行管理,則更能夠對癥下藥。
應該說,每一座城市在炎夏時季,都會開出防空洞等地方供市民納涼,但這些納涼場所并不能滿足市民的需要,況且市民納涼有自己的特點,也喜歡就近納涼,因此,各城市的公共場所很有必要針對周邊的市民開辟納涼場所,并派專人進行巡邏管理,還要有相應的規定。
市民有到公共場所進行納涼的權利,對此應該達成共識,并要有相應的管理制度。而不是一味的拒絕,這也體現著城市的管理智慧。各城市也應該借鑒杭州地鐵的做法,不僅不拒絕,而且還有相應的管理,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泉州市委文明辦 前溪)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7-29省直機關召開推進福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部署會
- 2017-07-28“人文集美·添彩金磚”活動 走進霞梧廣場看精彩表演學文明禮儀
- 2017-07-28文明城市創建要塑造好范兒
- 2017-07-28莫讓護欄成為文明“分隔線”
- 2017-07-28“空調調高一度”也是文明素養
- 2017-07-28晉安區積極推進文明創建“門前三包”政策落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