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是一個信息化時代,我們的生活因為有了網絡而多姿多彩。繼QQ、微博之后,微信因清新、便捷、即時的特點,成為時下最為流行的網絡溝通平臺之一,其中的“朋友圈”功能更是因其迅速直接、圖文并茂、發布快捷等特點,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朋友圈”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諸多驚喜,在“朋友圈”里,有的人喜歡發布一些所見所聞,與朋友共享喜悅和快樂;有的人喜歡轉載有益信息,與他人分享;還有的人喜歡發些自己的照片或感想,自娛自樂。“朋友圈”不僅加強了彼此的聯系,拉近了朋友間的距離,還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文章,增長知識……但不可否認,一些負能量的信息也在圈中傳播。有些人把“朋友圈”當成實現個人利益的工具,有人甚至轉發一些不健康的東西,如遭人唾棄的“標題黨”,這往往是寫手對道聽途說之事所做的毫無邏輯的渲染,對沒有得到證實的事乃至謠言不加鑒別地傳播,讓人一看就鬧心。這不利于社會的發展,文明的傳播。
筆者認為,應該讓“朋友圈”成為傳遞正能量的使者。從自身出發,我們應當管理好自己的“朋友圈”,做到不造謠、信謠、傳謠。不發表或轉發妄議中央大政方針、涉及國家和工作單位機密的信息、不正當的訴求等,自覺抵制西方意識形態滲透,以及歷史虛無主義、個人自由主義等負能量信息,并及時予以制止、澄清、勸說、教育,善于發聲,做正能量的傳播者。我們應該在“朋友圈”中發一些正能量的內容,比如“人生的最佳境界,是做最好的自己”,“冬天下雪,為了行人的安全,請司機減速慢行”,“天冷為環衛工提供熱水”等。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一些愛心人士用自己的行動書寫著“和諧、友善”的新篇章。我們應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朋友圈”成為弘揚友善、友愛的平臺,推動文明宣傳、愛心傳遞。讓“朋友圈”釋放出更多的文明價值,并通過它讓這種價值輻射到更大的范圍,讓它發揮著它的特殊“魅力”,使大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現代文明的滋養。
“朋友圈”是大家的,每個人都有責任發揮出“空氣凈化器”的作用,呵護好圈子的環境,讓“朋友圈”成為傳播正能量的“文明圈”,讓個人心理乃至社會心理健康成長,讓文明之花隨處綻放!(梅列區委文明辦供稿 范璐嘉)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7-26文明禮儀踐行行動
- 2017-07-25長樂市開展迎接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督查活動
- 2017-07-25保護母親河,共創文明城——羅源縣志愿者在行動
- 2017-07-25鼓樓區道德講堂舉辦《傳統文化與文明生活》公益講座
- 2017-07-25晉安區開展“讓愛心傳遞 與文明同行”愛心公益活動
- 2017-07-25文明辦主任訪談丨陳高潤:大力塑造文明家風村風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