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學術底蘊和人文關懷,在一些人看來,這些事關一所大學的復雜命題,似乎可以被濃縮在一張張飽蘸師者摯愛的錄取通知書里。沒人能想到,白發蒼蒼的老教授和青春洋溢的大學新生,會因傳統書寫代替現代工具的嘗試關聯起來。陜西師范大學連續十一載堅持手寫錄取通知書,引發社會關注。(光明網)
大學錄取通知書,無疑是這個夏天最讓人翹首以盼的一件“禮物”。
在電腦尚未普及的年代,每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都是溫暖的“手寫板”。而今,幾乎所有的錄取通知書都成了冰冷的“印刷版”。因而,陜西師范大學的老教授不辭辛勞,連續十一載堅持手寫錄取通知書顯得尤為可貴,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堅持手寫通知書,絕非“多此一舉”。陜西師大的老教授固然知道如果用打印機,半天時間足以印好4500份錄取通知書。堅持用毛筆手寫錄取通知書,為的是傳遞更多文字以外的信息,讓新生感受到一所大學應有的底蘊、魅力、關懷和謙遜。堅持手寫通知書,既不是墨守成規,也不為標新立異。在老教授眼中,錄取通知書不僅是一份捷報,更是一份契約。手寫,既是為了分享喜悅,更是為了表達莊重。
手寫通知書是一堂生動的“書法課”。俗語有云:“字如其人”。過去,讀書人先練字而后習文,讀書人書法功底都較為深厚。反觀今日,不少學生字跡潦草,歪歪扭扭,書寫毫無章法,極不用心。陜西師大老教授手寫的錄取通知書,盡管字數不多,卻各有風骨,別具韻味。未聞其人,先見其字。如此看來,這份通知書也算得上是一堂生動的書法課。
一撇一捺,狼毫筆下的錄取通知書不只有溫度,更有其深度和厚度。炎炎夏日,每張錄取通知書背后都是老教授辛勞的汗水,是大學深厚的人文底蘊。大學之大,非大樓之大,乃大師之大也!在大學這片自由開闊的知識海洋,莘莘學子不僅能夠飽覽群書,還能夠遇見學識淵博的人生導師。何其幸哉!
當然,手寫通知書不必邯鄲學步。為了“手寫”而手寫的錄取通知書并無意義。關愛學子,不必只在一張錄取通知書上做文章,應當致力于提升教學服務質量,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營造更加濃厚的學習氛圍。(浦城縣委文明辦 吳利武)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7-26文明禮儀踐行行動
- 2017-07-25長樂市開展迎接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督查活動
- 2017-07-25保護母親河,共創文明城——羅源縣志愿者在行動
- 2017-07-25鼓樓區道德講堂舉辦《傳統文化與文明生活》公益講座
- 2017-07-25晉安區開展“讓愛心傳遞 與文明同行”愛心公益活動
- 2017-07-25文明辦主任訪談丨陳高潤:大力塑造文明家風村風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