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晉江曾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市”,2014年后又成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全國文明城市縣級提名城市”,城鄉精神文明建設正在進入一體發展的時期。近年來,我市唱響為民創城主調,打破城鄉二元分割,推行全域一體創建,發揮城市文明的引領帶動作用和城鄉統籌的資源整合作用,使之統一于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之中,有效推動了新市民的培育和新農村的建設。
一是城鄉統籌建設美麗鄉村。晉江主城區2030年將達288 km2,晉西、晉南輔城也將實現適度規模,但鄉村仍將與城市共棲共生。為此,我市提出“全市一城”理念,把649 km2土地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建設管理,既發展壯大城市,又反哺帶動鄉村。實踐中,我市以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品質城市為總目標,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以城帶鄉的主抓手,努力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中使城市更“城市”、鄉村更“鄉村”。2012年以來,共有241個村和社區享受美麗鄉村政策扶持,完成投資15.6億元,整理土地1242畝,新建農房46.2萬m2,新增綠化328.4萬m2,建成公共設施137.3萬m2,完成道路硬化691.1km,提高了許多村莊的顏值和內涵。一批美麗鄉村示范村脫穎而出,共培育本級示范村69個、創建泉州市級示范村7個,磁灶鎮大埔村成為全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和福建省美麗鄉村文明創建示范村。為打造新農村建設升級版,去年我市把創建百個“最美鄉村”納入“十三五”規劃和為民辦實事項目,以鄉愁、生態、內涵、風情為導向,探索環境整治、生態旅游、文化保護、田園風光和產業推動5種建設類型,深滬鎮運伙村、英林鎮東埔村等22個村和社區成為首批“最美鄉村”,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是城鄉互動培育文明鄉風。現代鄉村要有美麗的“面子”,更要有文明的“里子”。在以城帶鄉的實踐中,我市既推動城市文明“城風鄉漸”,又鼓勵鄉村文明“求同存異”,促進文明鄉風茁壯成長。首先是繼承傳統興家風。深挖家風家訓經典,出版《晉江家訓選讀》,在五店市興建“家訓館”,在鄉村里倡建“家風廊”,使優良傳統逐步復興;堅持家風教化從孝行、親子、鄰里抓起,首創《晉江小學孝道文化讀本》,作為必修課在13000多名三年級學生中試行;深入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涌現出一大批“美麗家庭”和“最美家庭”。金井鎮圍頭村常年開展“文明戶”和“家庭好角色”評選,成為一個典范。其次是引領群眾除舊風。把移風易俗作為傳統鄉村現代建設和核心價值落地生根的抓手,大力宣傳“時移則俗易”,著力做好倡行村規民約、發展農村公益、弘揚先進文化和加強社會治理“四篇文章”,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干部和公眾人物的示范作用,以黨風政風引領鄉風民風。全市392個村、社區全面推行村規民約,有效推動民風向儉向德向善,群眾自我教化逐步上升為文化自覺。第三是崇德尚行樹新風。突出愛桑梓敬鄉賢、同鄉井共守望、尊法律守規矩和學雷鋒講奉獻四個主題,大力弘揚鄉賢文化、公益文化、規則文化和志愿文化。以群眾身邊的好人、能人、帶頭人為“新鄉賢”,廣立“善行義舉榜”,表彰“美麗晉江人”,將其事跡納入鄉土教育,引導群眾恭敬桑梓、見賢思齊;把深化移風易俗與樹立慈善風尚結合起來,鼓勵群眾節儉辦事、參與公益,形成城幫鄉、商幫農、村幫村、鄰幫鄰的互助社風,慈善總會籌募的28億善款有一半來自簡辦婚喪喜慶的結余;廣泛開展“八不”行為規范傳播教育,把制定“市民文明公約”納入人大重大事項決定權行權范圍,配套出臺禁止亂搭拱門、亂養雞鴨、亂貼廣告和送喪隊伍招搖過市等一系列政府通告;支持城市志愿服務組織為鄉村培養隊伍、在農村發展分支,起到宣傳隊、播種機的作用,志愿服務團隊已發展到400多支、7萬多人,帶動10 多萬名群眾常年參與。第四是共建共享倡文風。組織文明單位與農村“結對子、種文化”,推行市鎮村三級文化網絡聯動建設,少年宮扶持政策向鄉村和外來工子弟學校傾斜,完善了鄉村文化設施。“一公里半徑”自助圖書館群、“2131”數字電影工程相繼建成,文化中心、農家書屋、健身路徑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層點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學校少年宮發展到114所,“大美晉江”舞臺藝術工程、“文化惠民”電子券惠及鄉村居民。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7-25“張家港經驗”引領文明城創建的四點啟示
- 2017-07-25融合“八不”文明規范 集美盛光書院舉辦特色書法課程
- 2017-07-25融合“八不”文明規范 集美盛光書院舉辦特色書法課程
- 2017-07-24文明風行海滄禮讓共建風尚 “文明小斑馬”走紅海滄街頭
- 2017-07-24文明風行海滄禮讓共建風尚 “文明小斑馬”走紅海滄街頭
- 2017-07-24南靖縣開展“創建文明縣城,喜迎金磚賓客”宣傳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