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申遺成功了,成功的背后是無數為此默默奉獻的人們,是他們九年如一日地為此辛勤工作。他們中,有自掏腰包為烈日下的志愿者捧上清涼橙汁的“橙汁姐姐”;有扎根基層專治社區疑難雜癥的社區工作者;有忙于守護鼓浪嶼,女兒都快認不出他模樣的城管“好爸爸”;還有奔走四方,希望從人文角度讓公眾更了解鼓浪嶼的“活百科”——民俗文化歷史研究者等。因為有了他們,鼓浪嶼的申遺之路走得厚重而又平穩、堅實;因為有了他們,亮麗的世界文化遺產名片的背后,又平添了許多可讀、可回味的人文故事。
今天,我們走近這群鼓浪嶼申遺背后的人們,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分享他們的申遺故事。
鼓浪嶼志愿者許雋姝:微笑服務,蔚然成風景
鼓浪嶼熱心志愿者許雋姝
“她是我們志愿者的‘橙汁姐姐’,平易近人,對每個人都真誠關懷。”
“小許用自己的愛溫暖鼓浪嶼,用心為游客服務,我們鼓浪嶼申遺志愿者給你一百個贊!”
在最近思明區文明辦推出的關于許雋姝的微信文章《最美微笑丨她用琴聲訴說歷史以行動感染游客》中,許多她的志愿者同行和網友們紛紛為她留言點贊。
見到許雋姝時,很難想象這個優雅文弱、說話輕聲細語的女生竟然是目前人數已經達350人的鼓浪嶼志愿者服務隊的“領頭人”。曾長期擔任島上鋼琴博物館專職鋼琴演奏師的許雋姝是土生土長的鼓浪嶼人,去年,管委會組建鼓浪嶼申遺志愿者服務隊,從2002年就報名參加志愿者工作的許雋姝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加上身為管委會文明辦工作人員,她便承擔了協調組織志愿者、參與志愿活動策劃執行的工作。
“旅游服務組”“文化服務組”“外語翻譯組”“義務講解組”……說起島上志愿服務隊的情況,許雋姝比誰都清楚,一年多來,她的工作和志愿服務分不開,周末也都“泡”在島上——每周三、周六、周日和節假日,她都帶著志愿者們在志愿服務驛站和服務點里,為游客們提供旅游咨詢、義務講解等服務,倡導 “八不”行為規范和“垃圾不落地”等文明旅游理念。
雙手向路過的游客遞上鼓浪嶼導覽地圖,或是送上垃圾袋,主動詢問“你好,有什么可以幫助您?”這樣的動作和話語許雋姝重復了千萬次,始終不變的是臉上溫柔善意的微笑。在一些重大節點上,她還要與島上相關部門協調,協助開展如3·5學雷鋒活動,3·15普法宣傳、世界地球日宣傳環保理念等主題活動。
志愿服務的365天,每一天都是平凡、辛苦,也精彩著。讓許雋姝格外難忘的,是去年臺風“莫蘭蒂”襲廈后,鼓浪嶼也未能幸免,許多年代久遠的古樹名木和老建筑受損嚴重,而鼓浪嶼原定于9月18日就要接受申遺專家組的“大考”。后來“大考”獲準延期一個月,不僅是各有關部門,志愿者們也積極投入了緊張忙碌的清理恢復工作中。
彈鋼琴的雙手,忙碌地搬走了田尾路上倒伏的500多年樹齡的老榕樹折斷的樹枝,她還和志愿者們一起拿起了笤帚清掃凌亂的路面,配合專家“救活”古樹和老建筑,守在部分還未能通行的路段引導游客……
隨著申遺工作的推進,島上的環境綜合整治提升一刻不停,她還承擔了輔助巡察53個申遺核心要素點的修繕修復提升工作。“不光要會彈鋼琴,還要會打電腦,會看工程圖,”她笑著說,去年是特別繁忙而充實的一年,“人都瘦了十多斤,鞋子不知道走破了幾雙。”
而作為志愿者服務隊的組織者,即使再忙,許雋姝也不忘關懷志愿者們:自掏腰包為烈日下的志愿者們送上橙汁,買上盒飯,碰上端午節、冬至等日子,還為他們帶上湯圓、粽子等……“橙汁姐姐”的外號正是這樣收獲而來的。
曾經,以指下悠揚的鋼琴聲向八方來客娓娓訴說鼓浪嶼的文化魅力,如今,是全島“趴趴走”、哪里需要就去哪兒的志愿者,許雋姝很適應這樣的“角色轉變”。她說,這都是來源于自己的“鼓浪情懷”,能夠參與到鼓浪嶼的提升當中,看著申遺之路走來,還原了鼓浪嶼的安靜、干凈,看著“老歷史注入了新活力”,作為土生土長的鼓浪嶼人,她感到非常開心。“都說鼓浪嶼最美的是人,不僅指這里的居民、音樂人、文化人等,志愿者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許雋姝說。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7-25“張家港經驗”引領文明城創建的四點啟示
- 2017-07-25融合“八不”文明規范 集美盛光書院舉辦特色書法課程
- 2017-07-25融合“八不”文明規范 集美盛光書院舉辦特色書法課程
- 2017-07-24文明風行海滄禮讓共建風尚 “文明小斑馬”走紅海滄街頭
- 2017-07-24文明風行海滄禮讓共建風尚 “文明小斑馬”走紅海滄街頭
- 2017-07-24南靖縣開展“創建文明縣城,喜迎金磚賓客”宣傳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