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名導游集中“充電”垃圾分類 引導文明旅游
東南網7月22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吳林增 實習生 楊曉靜文/圖)20日晚上,廈門200多名導游集中“充電”。廈門市垃圾分類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為導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垃圾分類課。
垃圾分類是推動廈門文明創建再提升的重要載體。作為全國著名旅游城市,今后,類似的垃圾分類培訓工作將在景區、酒店持續開展,讓導游成為垃圾分類的宣導員,提升廈門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覆蓋率,引導文明旅游,提升城市文明指數。
倡導垃圾分類
200多名導游集中“充電”
當晚的培訓,座無虛席。市垃圾分類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鄒玉蓮為200多名導游“授課”。
廈門一年會產生多少垃圾?鄒玉蓮“幽默開場”。她說,廈門一年產生的垃圾堆起來相當于世茂海峽廣場2棟300多米的高樓;如填埋于筼筜湖,3年多時間就可以把筼筜湖填平。“所以,垃圾分類重不重要?很重要,它不僅可以解決垃圾圍城,還能變廢為寶。”
在講明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之后,鄒玉蓮又從垃圾分類的源頭、中端、末端,結合案例、數據、圖標介紹了廈門垃圾分類的總體情況。“垃圾分類后,經過厭氧發酵、燃燒可以變廢為寶,用于城市發電。”鄒玉蓮說。
此后,鄒玉蓮還現場講解了如何進行垃圾分類,讓導游全面掌握垃圾分類知識。“這種培訓太好了,讓我們更全面了解廈門垃圾分類的現狀,今后,我可以把美麗廈門垃圾分類的做法,融入到導游工作中,引導市民游客對垃圾進行分類。”來自廈門的導游員張小姐說。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