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尤其是農村基層的文化建設,是維護廣大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保證。近年來,國家先后頒布和施行了《文物保護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三部文化大法,體現了中央對文化尤其是基層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對加強文化工作、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作用寄予厚望。近年來,省文化廳強化舉措,加大力度,大力推進文化建設。
一、落實中央要求,提供政策保障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對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工作的要求,省文化廳積極履責,深入調研,集思廣益,促成我省制定《福建省“十三五”文化改革發展專項規劃》、《關于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點任務分工和督查落實方案的通知》。2016年12月25日,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省文化廳及時組織學習宣傳貫徹系列活動,通過舉辦一個啟動儀式、組織一場座談會、召開一次推進會、開展一次調研檢查、發放一批宣傳資料等形式,讓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家喻戶曉。同時,廳里將擬定全省宣傳貫徹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實施方案,促進各地制定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這些文件和法律的出臺,為進一步推進全省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強化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提供基本服務保障
“十二五”期間,省委省政府將基層文化陣地建設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對縣級圖書館、文化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等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點進行改造提升,有效提升基層文化陣地的服務能力。截止目前,全省共有各級公共圖書館90個,文化館97個,博物館119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125個,行政村和城鎮社區文化服務點(含農家書屋)13918個,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隊近千個,激情廣場群眾性文化活動點2000多處,相對固定的群眾文化活動隊伍2萬多支,基本形成省、市、縣、鄉、村的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
?
三、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樹立典型示范
2013年11月、2016年10月廈門市、三明市先后通過國家驗收,成為第一批、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藝術扶貧機制建設、村級文化協管員隊伍建設,福州激情廣場大家唱三個項目分別成為第一批、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2016年8月福州市正式列入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行列;寧德古田溪山書畫院列入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行列。為加強示范區的典型帶動作用,全面推進農村文化建設,省文化廳堅持開展區域文化聯動活動,總結推廣三明市“六聯六創”等工作經驗,推動全省農村文化建設,有力地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四、堅持執行四館一站免費開放,提供經費支持
近年來,我省財政逐年加大對公共文化的投入,有序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或優惠開放。全省文化部門管理的博物館(紀念館)和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等“四館一站”已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2016年,全省安排免費開放保障經費12585萬元(含中央補助),其中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等“三館一站” 3178萬元,博物館9407萬元,用于包括公共場所使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和各類公益性演出、展覽、培訓、輔導等。不僅如此,我省堅持落實農村文化協管員經費補貼政策,為全省文化協管員發放每月100元的經費補貼。免費開放和文化協管員經費的落實,為農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經費支持。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7-04-26升級農家書屋讓農村文化更豐富
- 2016-11-14農村文化設施不應成為“擺設工程”
- 2016-10-12大田縣:建設農村“文化墻”彰顯全國文明村鎮新風尚
- 2016-08-03建設基層文化服務中心 激發農村文化活力
- 2016-09-01農村文化陣地建設亟待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