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將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了,2018 年前制定中山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整改工作方案并經市政府同意后頒布實施,2019 年底,城市生活垃圾將得到有效分類,初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公眾基本接受的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典型模式。昨日,我市召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動員大會,部署全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副市長高瑞生出席會議并講話。(7月15日《中山日報》)
這的確是一個好消息。垃圾強制分類不僅能夠改善城市環境,還能起到節約資源的效果,可以說是一項一舉多得的舉措,但是確保這項措施的落實,還需要從垃圾產生的源頭做起。
垃圾分類的意義不言而喻。但是如何執行和落實卻是長期以來困擾著各地的一個巨大問題,甚至導致一些地方的垃圾分類半途而廢,有名無實,造成這樣的結果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只是注重垃圾分類的硬件設施建設,卻忽略了市民意識和分類技能的提升,忽略了垃圾分類各個環節的有效銜接,結果導致垃圾分類出現“前分類,后混亂”的結果,因此,垃圾分類不能只注重后續治理,也不能只重視基礎設施建設,還應該將治理和建設的觸角延伸到各個家庭,延伸到垃圾產生的源頭,這樣才能確保垃圾分類成為現實常態。
首先,應該加強市民意識和技能的培養。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不是不想對垃圾進行分類,而是不知道該怎么分類,什么樣的垃圾屬于廚余垃圾,什么樣的垃圾屬于有害垃圾,什么樣的垃圾屬于可回收垃圾,這些常識很多人并不清楚,這就導致他們在進行垃圾分類時,不知所措。因此,需要加強對市民垃圾分類技能的培訓和引導,比如,可以在垃圾桶粘貼垃圾分類處理的相關規定,將垃圾分類內容進行公示,這樣方便市民按圖索驥,甚至可以開展相關的培訓,提升市民垃圾分類的意識和能力,引導他們從家庭開始做好垃圾分類,這樣就可減輕后續垃圾垃圾分類的負擔。
其次,家庭的問題解決了,垃圾回收和運輸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這就需要在回收和運輸的過程中,保持家庭良好的分類狀態,不能家庭分類后,環衛工人在回收和運輸的過程中又將分類的垃圾混為一談,這樣不僅導致前功盡棄,也嚴重挫傷著市民的分類熱情,更給后續的分類處理增加著麻煩,因此,環衛工人的回收和運輸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一方面在回收和運輸中要做好環節銜接,另一方面不妨采用不同的垃圾車進行分類回收和運送,這樣更能區分和辨認,避免混亂。
垃圾分類是一個產業,既要注重源頭建設,也要注重環節建設,唯有每個環節都重視起來,認真負責,嚴格按照標準執行,互相配合,精準銜接,垃圾分類才能成為現實。(泉州市委文明辦朱丹)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