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務公開惠民便民地圖7月10日在首都之窗上線,首批12張地圖,可滿足市民查學校、找醫院、尋菜場、辦繳稅、游景區等信息需求。市政府辦公廳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研究推出市民關注度高的兒童免疫預防接種、狂犬病預防處置門診等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地圖,同時地圖資源將逐步向第三方平臺開放利用,以更好地方便服務市民。(7月11日《新京報》)
到不熟悉的地方,我們需要地圖導航,要辦事呢?同樣也需要“便民地圖”。從北京來說,那么大的城市,辦件事,沒有“便民地圖”,僅僅查找相關信息就夠麻煩了。舉個例子,某個市民要辦稅收優惠,該去哪個稅務所?全北京有238個基層稅務機關辦稅場所,僅東城區就有24個,每一處可辦理130多個辦稅事項中的若干個。如果沒有“便民地圖”,還真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從這個意義上說,“便民地圖”是急老百姓之所以急,可謂是“雪中送炭”,值得各地借鑒。
“便民地圖”的核心是“便民”,但要做到“便民”,則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想“便民”,則要有“便民思維”,有“便民視角”,能夠從方便老百姓的角度看問題,做好相關措施。
“便民地圖”如何才能名符其實?首先,要權威可信。現在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泥沙俱下。一些信息真假難分,而“便民地圖”是政府部門發布的,必須做到權威,這就需要排除一些“廣告”的干擾,要盡心盡責不出錯。據了解,“便民地圖”均由各區上報基礎信息,經第三方機構核實和基層部門確認,再由市政府部門匯總歸集,發布前通過了矢量圖和衛星地圖的雙重定位核;其次,需要及時更新,情況在不斷變化,“便民地圖”也要及時更新,跟得上變化的節奏,以免老百姓會出錯。這一點已經有打算,將根據公眾使用體驗及反饋信息不斷拓展內容;再次,內容要豐富,要鏈接更多的“便民服務端”,接上“便民地圖”之后,立馬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比如學校信息要包括招生簡章之類的,比如醫院信息要做到一點就直接掛號;最后,則需要方便老百姓知道,方便老百姓使用。目前,市民可登錄首都之窗查看使用“便民地圖”,亦可通過手機掃描首都之窗頁面上的二維碼查看使用。將來,“便民地圖”將進一步在“兩微一端”融合應用,把服務信息直接推送到群眾“指尖”。總之,一是方便百姓查詢,一網打盡,想辦事不用打那么多電話、查那么多網站、去那么多地方,一個就夠;二是把一個事項都集中在一個平臺上公開,統一了標準。如此,老百姓辦事就更省力了。
“便民地圖”的核心是“便民”,應該是怎么“便民”怎么設計。當然,“便民”不僅僅需要“便民地圖”,需要的還有更多,關鍵在于是否有“便民思維”。(安溪縣委文明辦 王軍榮)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7-12鯉城區舉行“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新風”座談會
- 2017-07-12豐澤區以“12345”抓好創文明城工作
- 2017-07-12連江縣舉行“小手拉大手 文明路上一起走”大型文藝演出活動
- 2017-07-12廈門湖里區推行“一線工作法” 為文明城區“加分”
- 2017-07-12“小手拉大手”播撒文明種子 舉辦環保夏令營
- 2017-07-12翔安召開全區“文明創建再提升”工作推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