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唐寅 《騎驢思歸圖》
出獄后,唐伯虎回到故鄉蘇州。走在街頭,路人指著他鼻子罵,昔日萬人稱羨的唐解元,今日竟落得萬人唾棄。唐伯虎一生只有過兩任妻子,他與第一任妻子情投意合,卻可惜妻子難產而死,第二任妻子雖是大家閨秀,卻只顧眼前利益,本來指望唐伯虎能給她帶來榮華富貴,“考場風波”卻令唐伯虎永不得翻身,看到富貴無望,妻子最終選擇拋棄了他。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經歷過仕途和家庭的種種挫折,心灰意冷的唐伯虎絕意最終離開家,到郊外建了一座桃花塢,自號“桃花庵主”,作為他對抗無常命運的堡壘。世界如此負我,我也自有一方清凈世界,去當我的桃花仙。
明 唐寅 《松溪訪隱圖》
在這個桃花庵,不必求什么功名,反而能重新釋放自己的天性。他常常和一群朋友在桃花樹下喝酒跳舞,醉了躺下就睡,完全不用講什么規矩。沒錢買酒的時候,就用詩文書畫來掙錢。他自豪地寫道:“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就寫青山賣,不使人間造業錢。”
憑著自己杰出的才能,唐伯虎在藝術之路上反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四方名士都來求他的書畫。他為自己刻了幾個印章,一方叫“南京解元”,一方叫“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在每一幅字畫上。即使身敗名裂,天意弄人,也敗不了作為才子的驕傲。
明 唐寅 《西洲話舊圖軸》。
畫中唐伯虎與友人對坐,醉酒狂歌,月下酣眠,是他在桃花塢中的生活寫照。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城里的縣官動了歪念,威脅唐伯虎要拆掉桃花塢,除非交出字畫。唐伯虎看著眼前之人,忽然覺得有些可笑。他慢悠悠地說:且慢,大人可看得上這把扇子?一瞧,扇子上有唐伯虎的桃花,仇英的小鳥重山,徐禎卿的詩,祝枝山文征明蓋的章,非常值錢。縣官正想接過,唐伯虎卻合上扇子,往對方腦袋上一敲,說:這是金山寺高僧所贈的寶扇,敲誰誰就官運亨通!縣令還沒反應過來,頭上又重重挨了兩下。
潦倒多年,44歲時唐伯虎遇上寧王招攬的機會,但卻發現寧王并非真心欣賞自己的才華,只是為謀反網羅人才,于是唐伯虎便在寧王府裝瘋賣傻,暴露丑穢,寧王忍受不了他如此粗俗不堪,于是解雇了他。經過這些事情之后,唐伯虎看透了官場,看破了命運。他反而有些慶幸,自己被命運折騰,一身傲氣不改,卻反而活出了自己的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