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大美甘肅”微信公眾號刊發文章《一位甘肅高分(648分)考生的請求》,講述了19歲甘肅定西考生魏祥身患重度殘疾,以及全家為魏祥多年求學付出的艱辛努力。魏祥今年參加高考取得了648分的優異成績,已經報考清華大學,他希望清華大學能提供一間宿舍,能和母親一同前往,方便他順利完成大學學業。(6月28日《澎湃新聞》)
這件事情的最新進展是,清華大學已經為魏翔母子準備好了宿舍,相關資助工作已經啟動,待正式錄取后將具體落實。這樣的結果不僅消除了一位高分考生的后顧之憂,也彰顯出巨大的教育溫情和人本情懷。
魏翔身患重度殘疾,卻沒有放棄學習和奮斗,在過去的幾年里,他不僅承受著身體上巨大的病痛,還忍受著精神的巨大煎熬,在這樣的情形下,仍然考出了648分的高分,這樣成績背后付出的艱辛可想而知,也是魏翔自強不息品質的寫照。雖然尚未正式錄取,但是對于他的請求和具體情況,清華大學積極關注,積極回應,采取措施解決問題,盡力滿足考生需求,這種態度展現出一種責任擔當,也展現出教育溫情。
清華作為我國的高等學府,是無數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求知之地,不僅承擔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秀人才的重任,也是我國教育的一面旗幟,此次給一名高分考生寫信,并且積極解決考生訴求,釋放出巨大的教育公平信號,也是對一些殘疾學生的鼓勵和激勵,這樣的互動不僅體現出教育溫情,更是一種教育情懷。值得肯定和贊揚。只是,每年高考后都會出現一些“魏翔們”,這些殘疾考生在為取得理想成績感到高興的同時,也為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感到擔憂和焦慮,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僅有高校的關注和積極態度還不夠,還應該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比如,針對這些特殊考生,開設錄取的綠色通道,高校對優秀高考學子敞開教育大門。建立一套針對特殊考生和殘疾考生的救助機制,通過機制和制度,確保每一個優秀的殘疾考生都能夠得到關注,都能夠享受到教育的公平機會,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因此,清華大學積極回應和解決高分考生訴求,只是一個個體行為,還應該上升為我國的教育常態,上升為社會公平的常態。這樣才是最終目的。(安溪縣委文明辦 朱丹)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7-05斑馬線文明需人與車平等對話
- 2017-07-05提升市民文明素質要打組合拳
- 2017-07-05同安區全民爭當“文明衛士” 推動互聯網+文明
- 2017-07-05同安區全民爭當“文明衛士” 推動互聯網+文明
- 2017-07-04省級文明單位邵武閩北地質大隊舉辦文明創建信息培訓講座
- 2017-07-04寧德市文明辦認真開展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