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省高分殘疾考生致信清華大學請求帶母親上大學的消息,持續引發著多方關注。6月29日,魏祥母親夏瑞云表示,很感謝各方媒體的關注,但最初向清華大學提供書面材料只是希望能夠申請一間宿舍,并不希望引起媒體的過度關注。“我們就是希望能讓魏祥好好的上大學,現在魏祥已經回鄉下爺爺家過暑假了,我還在上班。”她說,28日清華大學甘肅招生組曾來家中探望魏祥,目前只是得知清華大學會提供住宿幫助。(澎湃新聞6月29日)
此外,還有消息說:清華大學已經明確答應為魏祥母子提供“兩室一廳”住處,但未獲魏母證實。但無論如何,就已有信息看,從魏祥向學校發出公開求助,短短幾天,清華大學就派人登門明確表示會提供住宿幫助,以解魏祥這一特殊特困學生和家庭的特殊服務需求難題,不管是就反應速度看,還是處置結果(雖然是初步結果)看,都還是非常令人滿意的,值得肯定和點贊。
實事求是說,不管是出于人性化辦學考慮,還是為日益激烈的競爭化辦學目的,抑或其他原因,近些年來像魏祥這樣有著特殊困難的新晉大學生,相關不少學校不但一改以往的歧視不予錄取的做法,積極應錄盡錄,而且還力所能及的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務和照顧,并不算鮮見。只不過,能夠像此次清華大學這樣,能夠對魏祥的特殊服務請求快速反應,并提供相對深度服務、給出令人滿意答復的,卻是不多見的。可以說,清華大學此次的作為,為大學為特困生提供特需服務,不管是在速度上、態度上、還是在結果上等,都樹立了一個新的高度的榜樣。
但也不能不說的,長期以來,包括目前,還是有不少的大學對身有殘疾,尤其是還有家庭累贅(比如類魏祥家庭),還是不能夠從國家制度的高度,尤其是發自內心的給予真誠的歡迎,并積極及時錄取,更別說錄取后給予有效的特殊需求幫助和照顧了,甚至鬧出了一幕幕的歧視錄取丑劇。這不但引發了社會的質疑和不滿,損害了國家有關高考錄取制度的威嚴,也令大學開放、包容等原有、應有的良好形象,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長期以來備受輿論等詬病。
此次,作為我國高等學府的最高代表者之一,清華大學不但對魏祥這樣特殊的身有殘疾的學生絲毫沒有歧視和嫌棄之意,及時溝通并表示予以錄取,而且在錄取手續還沒有正式下達的情況下,對可能錄取的殘疾學生提出的特殊宿舍請求,還親自派人上門表態說明,給學生和家長早早吃下定心丸。
此外,在清華大學表態解決魏祥及母親的住宿和照顧生活起居問題的同時,地方政府也表態對魏母的工作和經濟來源提供幫助,可以說在學校及時解決魏祥學習生活的同時,地方政府也有效解決了他們的生活來源問題,是一個相互接力的圓滿溫馨事件處置,更值得肯定,也值得為此感到溫馨。
大學不但是純知識殿堂的引領者,也是社會精神高地的重塑者。此次清華大學的作為,不但體現了一所現代高檔學府應有的擔當,和足夠的人文情懷,有效闡釋了新時代下高校不但要當知識的領軍者,也要當好相關精神高地的實踐者、引領者,是國內所有大學等學府理應學習的榜樣。為特困生提供盡可能的特需服務,應成新時代所有大學標配。這是社會和群眾的期待,更是一所現代化大學建設應有的意涵。(惠安縣委文明辦 余明輝)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