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我國傳統倫理的基本概念,也是修身處世治國的基本美德。早在先秦時期,儒家就提出了“誠”“信”概念。
《禮記·中庸》把“誠”視為禮的核心范疇,“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認為誠篤之德是達至“天人合一”境界的前提。《大學》提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誠”視為人們認識、修為和治國的重要環節。在孟子那里,誠既是天道本體的范疇,也是做人的訣竅,“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誠”既如此,“信”亦如是。
孔子將“信”視為“仁”的體現,要求人們“敬事而信”“信則人任焉”,他強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把“信”作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則。到了漢代,董仲舒將“信”與仁、義、禮、智并列為“五常”,視為最基本的社會行為規范,認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即為信。由此不難發現,在中國傳統思想中,誠信不僅是一個基本的倫理概念,更是人們立身處世的基本品質。誠信之義要求人們待人處事真實誠懇、以信取人,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對于誠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也有每個人自己的感悟。借著今天演講比賽的機會,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關于誠信的故事。
2012年6月,北京某高校大四學生呂江父親被診斷身患白血病,因家住農村父母以務農為生,家中經濟困難無力承擔至少40萬元的醫療費用,被迫無奈,呂江在微博、淘寶等網絡平臺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并向大家借錢,承諾會在3至5年內還錢且支付每年5%的利息。3年過去,2015年5月10日,正在天津出差的曾先生突然收到呂江的電話。原來,當年呂江在網絡上求助時曾先生曾通過銀行向呂江轉賬捐款。曾先生說自己已經忘記了當時捐錢給呂江的事情,也忘記了具體捐了多少錢,沒想到3年后會接到呂江的電話表示要還錢給他。電話中,他表示不需要呂江還款,但呂江堅持借錢就應該還錢,也希望曾先生能繼續幫助更多的人。隨后,曾先生收到呂江匯款的銀行短信,金額甚至包括呂江當年在網絡上承諾的利息。事后,曾先生在談及此事的一篇博文中感慨:“這個忙亂而又現實的時代,我已經想不出來,還有什么比完成自己的承諾更寶貴的事,哪怕它已經被人遺忘!”
借債還錢,一件本來理所應當的事情,竟能引起人們的議論、媒體的關注以及當事人的感慨。當誠信缺失的荒漠里偶然開出一朵名叫“責任”的嶄嫩小花,掠過心頭的,與其說是一陣欣慰,不如說是一陣悲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夫子的這番話盡管陳舊,卻道出了幾千年來維系社會誠信體系的一種樸素的價值觀。沒有誠信,便不能成人立命,更不必說“治國、平天下”地做一番大事了。
留學日本的青年,因為謊報了清洗盤子的次數而被老板辭退,甚至在該市的各大餐館求職都會被拒之門外;一張信用卡的記錄污點,往往會伴隨持卡人終生,影響其保險、醫療、就業等諸多方面;貴為總統的施密特·帕爾,會因為幾十年前的學術論文造假而聲名狼藉,甚至陷入被迫辭職的尷尬境地……
雨果說,沒有愛世界將是一片荒漠。而我要說,沒有誠信,社會將是一潭死水,只有車轅中規,才能通達天下,這是格物之道,更是做人之理。(馬尾區委文明辦 陳倫軒)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6-29晉安區以和諧親子關系為抓手 助推文明家庭建設
- 2017-06-29晉安區以和諧親子關系為抓手 助推文明家庭建設
- 2017-06-29泰寧縣加強鄉鎮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督查指導
- 2017-06-29泰寧縣加強鄉鎮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督查指導
- 2017-06-29“樹文明新風,迎金磚賓客”武夷山啟動平安志愿者培訓
- 2017-06-29“樹文明新風,迎金磚賓客”武夷山啟動平安志愿者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