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至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湖南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扎實做好迎接黨的十九大宣傳工作,振奮干部群眾精氣神,凝聚團結奮進正能量。(新華社)
老百姓日常說的話,就是“群眾語言”,它通俗貼切、生動形象、樸素無華,卻又內涵豐富,易懂、易用、易記。在宣傳工作中,說老百姓的話,老百姓才愿意聽、聽得懂、照著做,才能起到振奮基層干部群眾精氣神,凝聚團結奮進正能量的好效果。所以,“群眾語言”是基層宣傳的“金鑰匙”。
群眾語言是黨的宣傳工作者的“好幫手”。學好、用好群眾語言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比如,當年毛主席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要有根據地,就像人要有屁股”等著名論斷,指引中國革命前進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也常常喜用“群眾語言”,比如“鞋子合不合腳穿著才知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等這些樸實生動的“群眾語言”,很快便傳開了,使人民群眾對黨的重大政策方針一目了然,一語記心。可見,無論是革命時期還是今天的改革開放時期,學會用“群眾語言”就等于有了一個宣傳的“好幫手”, 幫著我們把話說到基層干部群眾的心坎里,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把深奧的道理明白化,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基層干部群眾聽著親切、明了,那么,宣傳工作的效果就會變得實實在在。
群眾語言是開展宣傳工作的“金鑰匙”。學會并且善用群眾語言實際是一種開展宣傳工作的本領。黨的宣傳工作不止于“講政策”,更在于把廣大干部群眾引導到黨的路線方針上來,發揮他們的干勁。在基層宣傳實際中,常常聽到一些同志抱怨,我們把惠民好政策,講透了,講通了,可工作就是開展不起來。如當前正在推進的脫貧攻堅,直接面對的是貧困群眾,如果講政策、說道理,群眾不理解,難以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那么,脫貧攻堅就少了內因,工作開展談何容易。歸根到底,還是需要說“百姓話”,你說“百姓話”,才能打開群眾的心扉,為群眾答疑解惑,才能有感召力,也才能實實在在地推動基層工作實踐。
群眾語言是宣傳工作者的“好文風”。使用群眾語言既是文風問題,更是作風問題。“言為心聲”,宣傳工作者講什么話與怎樣講話,體現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對群眾充滿感情,就會把群眾利益掛在心上、捧在手上、念在嘴上。群眾的思想最鮮活、語言最生動,宣傳工作要體現群眾意愿,讓群眾愿意看、愿意聽、看得懂、聽得懂。就是要學會在基層實踐宣傳中運用群眾語言,多些“土氣”,接些“地氣”,正是宣傳工作的清風正氣。(石獅市委文明辦 李溪)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6-22莆田40多個部門聯合建立便民微信群 誠邀市民參與城市文明管理
- 2017-06-22廈門市委書記裴金佳:文明創建要抓細抓實抓到位
- 2017-06-22讓“善行使者”成為文明城市的標配
- 2017-06-22讓文明成為畢業季的主旋律
- 2017-06-22志愿服務成入團要件彰顯時代文明
- 2017-06-22創城進行時丨延平:快來@我,創建省級文明城區信箱開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