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下午,一名40歲左右的男子滿身酒氣,手中還拿著白酒,通過實名驗證后搖搖晃晃過安檢,嘴里一直自言自語,念念有詞,沒走幾步便摔倒在地。南通火車站安檢民警張慶文看到后立即上前將其扶起,但該男子坐了不到2分鐘,又歪躺下去。民警多次呼喊,該旅客一直無法回應。(6月13日 中國新聞網)
俗話說“無酒不成席”,無論是親朋歡聚,還是工作應酬,都少不了酒來助興。酒是人們聯絡感情的媒介,適當喝酒是有好處的,但是千萬不能貪杯,出門在外一旦飲酒過度醉倒在公共場所,不僅危害自身安全,也破壞公共秩序,危害社會。
出門在外,適度飲酒是一種文明行為。與家中不同,出門在外屬公共場合,無論悲傷還是歡喜,都不應過度飲酒,因為酒精是無情的,一旦被其麻醉,醉酒者將失去理智,逾越文明的“壩堤”,最終沖垮文明底線,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
像新聞中男子一樣,飲酒過度醉倒在公共場所,失去意識的人并不少見,這類人有著共同的特點,自我約束能力極差,總覺的自己酒量很好,多喝點酒根本不會有啥事,正是由于這種“自我”的思想,醉酒者多會跨出文明底線,破壞社會公共秩序。
增強自我約束力,守住文明底線。飲酒,中國一種獨有的文化我最早見于《尚書》和《詩經》,其含義是說飲酒者要有德行,必須遵守的禮節,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亂的嫌疑,會受到相應的懲罰。而今,飲酒者也應制定相應的飲酒禮節,提高自我約束力,做到出門在外不過度飲酒。
文明飲酒,是和諧社會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容不得任何人破壞。身為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必須增強自我約束力,相互監督,互相照顧,做到過度飲酒后不去火車站等公共場所,同時,出臺相應的處罰措施,對于某些過度飲酒醉倒在公共場所者,火車站等公共場應對其進行處罰和教育,唯有如此,社會飲酒風氣將會更加文明。(泉州市委文明辦 程令強)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6-19臺江區舉辦“有福之州·文明同行”宣傳思想文化暨精神文明建設培訓班
- 2017-06-19臺江區召開2017年文明委全體成員(擴大)會議
- 2017-06-19用制度力量守護“綠水青山”——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綠色發展”綜述
- 2017-06-16閩清縣開展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專項督查
- 2017-06-16龍海市開啟旅游文化周 倡導文明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