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賓厄姆頓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發育與精神病理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在研究中發現,如果父母或保姆等成年人經常與孩子一起互動,孩子長大后患心理疾病的幾率會降低。互動的內容包括一起玩游戲、一起讀書,大人幫助孩子完成家庭作業、傳授組織技巧等。
研究負責人、臨床學教授馬克·倫岑韋格爾解釋說,在與父母及其他成年人進行積極而健康的互動過程中,孩子會模仿大人的社交技巧與處世方法,學會從容處理所面臨的問題,從而提高心理承受力。如果缺乏這種互動,孩子的社交能力容易出現障礙,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會降低,這將提高孩子成年后出現人格障礙的幾率。
倫岑韋格爾說,大人與孩子的互動還會促進關愛,密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大人的關愛行為會培養孩子的愛心,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理更健康,思想更豐富。
倫岑韋格爾指出,目前越來越多的父母把孩子托付給幼兒園,電視、網絡游戲在孩子生活中也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在這樣的環境下,父母經常與孩子互動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