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著墻進,扶著墻出”,被戲稱為吃自助餐的理想狀態。但是,“別虧本”心態很容易導致食物浪費。日前,記者在北京走訪了多家自助餐廳,發現饕餮盛宴淪為“剩宴”的現象依然嚴重。(人民日報)
據《城市餐飲業食物消費的資源環境效應及可持續消費模式實證研究》統計,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噸至1800萬噸,相當于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這樣一組數據在讓我們震驚的同時,也為我們敲響了一記警鐘。
2013年1月初,IN_33中的三個成員最先向社會發出“光盤行動”的號召。隨后,“光盤行動”受到了各大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四年來,“光盤行動”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然而,婚喪嫁娶的宴席浪費依然嚴重,一些大學、政府機關和自助餐廳,仍是“舌尖浪費”的重災區。
“光盤行動”貴在嚴于律己。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但仍需牢記糧食來之不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播種到收割,每一粒糧食都浸染了勞動者的辛勤的汗水。響應“光盤行動”,要嚴于律己,用實際行動反對鋪張浪費,厲行節儉。要善待每一餐飯,溫柔對待每一粒糧食。
“光盤行動”難在教化律人。自古以來,勤儉節約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當下,國人更是要筑牢“浪費可恥,節儉光榮”的價值觀。由于人口眾多,我國人均耕地面積遠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我們用7%的土地養活地球上25%的人口,這是一個奇跡,但也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響應“光盤行動”,要善于教化律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帶動身邊的親戚朋友珍惜糧食,化身為“光盤行動”的宣傳大使。
就縱向歷史看來,絕大多數國人脫離溫飽線僅有幾十年的短暫歷史。而從橫向比較來看,糧食緊缺依然是世界性的危機,饑餓并沒有就此遠去。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資源。中國糧食安全“雖無近憂必須遠慮”。
具體到個人,我們有消費的自由,沒有浪費的權利。浪費糧食絕不僅僅是揮霍錢財、浪費社會資源,更是對勞動成果和社會公德的踐踏。“光盤行動”亟待萬千民眾響應參與,集萬眾之力,樹文明新風。(浦城縣委文明辦 吳利武)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6-15守衛榮譽:福州倉山向不文明行為"宣戰" 助力文明建設
- 2017-06-14邵武市全力打造水美城市,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 2017-06-14邵武市全力打造水美城市,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 2017-06-142017花樣漳州·文明旅游系列活動走進通北社區
- 2017-06-142017花樣漳州·文明旅游系列活動走進通北社區
- 2017-06-14豐澤區文明辦抓創衛工作樹窗口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