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一粒不剩;菜,一葉不留。梁永潔把自己的餐盤遞到記者眼前,自豪地說:“你來瞅瞅,這是不是真正的光盤!飯菜便宜,味道可口,沒浪費的理由。”在貴州民族大學食堂的廊柱、墻壁和餐桌上都張貼著醒目的宣傳標語:“今天不剩飯,從我做起,因為,我是‘光盤’。”不僅如此,大廳里還有幾個戴著“志愿者”紅袖套的同學來回穿梭。劉帥就是參與食堂光盤行動勤工助學活動中的一員,已經做了一年半,是學生和食堂間的一座橋梁。(6月6日《人民日報》)
古人云“不理不破”。節約習慣養成離不開“他律”。以我的理解來看,這就要求他律施己的措施來保證良好習慣的養成。節約雖然看起來是個體與社會之間的彼此磨合,有時甚至要舍棄一些自我原則與利益。比如宿舍熄燈,食堂吃飯,大家節約了才能達成一個共識,而這個共識,就是他律!
從貴州民族大學食堂勸導學生“光盤”行動取得的實效看,志愿者在履行節約、倡導節約中的做法是值得稱道的。以劉帥為例,在整個管理過程中,他的體會很深:看到有不少的浪費現象,有的打多了、有的不合口味,這里有食堂的原因,也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但是,通過他耐心的講明白或服務,讓同學認識到“光盤”的重要性,只有思想上有所改變,行動上才能真正改變。像劉帥這樣的志愿者,就是他律的好例子,在節約習慣養成中起到了他律的作用。
不能小看倡導節約的他律作用。無論是食堂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還是節約每一粒糧食、節約每一滴水、節約每一度電、節約每一份菜。只要有人在現場勸導,對那些浪費較多的學生進行提醒,對學生和學校都是監督。學生因為有人勸導,不會再隨意地將飯菜倒掉;在學校層面上,在這樣的勸導中,更加提供服務意識,通過推出多樣菜品組合、加強對餐廳師傅的培訓,不斷提高菜品質量。
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對于節約的重要性,都能深刻理解,因為年輕時經歷過艱苦生活,凡事主張節儉,反對鋪張浪費。但是,現在有一部分年輕人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我們老年人都有明顯不同,生活方面要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有時候還真離不開他律的作用。年輕人除了有穩定收入,追求生活品質也在不斷提高,但是浪費現象也隨之而來。要讓這些浪費習慣根除,除了讓他們有深刻的體會,更需要志愿者的不斷勸導。只有看到浪費現象及時“撥亂反正”,幫助他們合理的消費指引,才能讓節約美德在大家心中生根。
不可否認,自律也在完善個人與發展社會中占有的地位,但相對于他律,自律有不可忽視的局限性。學生節約意識要持久培養,但是節約的環境也要不斷創設,菜好菜壞、足與不足,學生即時評價、志愿者及時引導、食堂科學改進,才能真正減少浪費,讓節約成為人人遵守的良好品德。(晉安區文明辦 陳瑾瑜)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6-09泉州召開深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新聞通氣會
- 2017-06-09泉州召開深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新聞通氣會
- 2017-06-08新疆昌吉市到石獅考察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2017-06-08“拯救小鳥”彰顯城市文明進步
- 2017-06-08“鼓勵式教育”更易滋養文明
- 2017-06-08兒童節請給兒童一把文明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