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高考四十年了,孩子們此刻正在考場鏖戰,從那些近年來一直在熱的日常語詞表達中,或許能透視高考制度蝶變歷程。
“千軍萬馬共擠獨木橋”,“高考指揮棒”。這樣的表達聽起來的確似乎有些可怕。可是,想想數千年來考試制度的與時嬗變,想到每一個時代那些選拔人才的制度都首先要接榫于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人們也許會多一些平和與釋然。時代到了一個需要重啟高考的新的節點上,需要重新換一個頻道,讓全社會的關注點都瓷瓷實實地落實到知識改變命運、應答改寫人生上,而整個社會就業機制也由此重新開啟了分門別類、各自相依、百花齊放、選擇自主的設置。如果說四十年前的“獨木橋”之說是關于獨木擎天的贊美,今年再說“擠獨木橋”可能就不夠真實了,且不說多元化的教育格局和人生選擇案例迭出,就是高考制度本身也在經歷著多層次、全方位的深刻變革,更多呈現的,是康莊大道和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并存。
說到“高考指揮棒”,或許又該是吃飯睡覺“罵應試教育”的時間了。所謂“應試教育”真正存在過嗎?任何以應試為目的的教育過程,都在不自覺地產生著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質被激化和提升的結果,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很難切割開來,并不能刻意構造“兩軍對壘”的格局。古人求學,動不動立雪、囊螢、偷光甚至頭懸梁錐刺股,凄凄慘慘戚戚啊,能說這不是應試教育?能說人家最后沒成才成家成名成事?少時多吃一點苦,老來才會更強韌。非要說這是指揮棒,這“棒”所指,一是敬畏知識,二是尊重教育,三是崇尚奮斗,四是規則公平,五是不拼爹娘。平心而論,到目前為止,高考制度本身是適應當下人文生態的,是人們智慧差強人意的選擇,真沒有更好更貼合最大多數群體利益、福祉的方案了。說起來,也著實是改革成效、中國特色的有機組成部分。
“黃岡”、“ 衡中”、“毛坦廠中學”。這些一夜之間名滿天下的高考名校,可能把家底雜七雜八折算起來,也比不上一個演藝界“小鮮肉”一年的收入,更比不上那些“服不服”排行榜里的富商巨賈家底,但是,它們的歷史性貢獻卻必須被銘記,并且也會更公允地被評價。一個非常直觀的現象是,在街頭,在尋常百姓的日常言說中,對于學生苦學、老師苦教、家長苦育更多的是了解之同情,對于所謂題海戰術、大體量教育和封閉式管理,更多的是同情之了解,一切過程中的動靜、苦惱、折磨甚至不那么好看,恰恰反證了在高考那張試卷的公平和公信和為之憔悴的“值得”,否則,一切的為之而奮斗“犧牲”就都顯得滑稽可笑了,現實顯然并非完全如是。
“輔導班”、“名家教”。拋去極個別害群之馬和冬烘先生,高考給市場生態帶來的一個深刻變革是,學校教育尤其是公辦教育不再壟斷知識傳遞和考試技能培育的話語權能了,圍繞著高考,社會創業創新的活力被不斷激發,社會資本參與教育的熱情被空前激發,一些民辦教育機構的不斷龐大,一些社會輔導企業借以走上上市之路,也有更多的大學生、研究生在寒暑假回到縣城、鄉鎮,辦一個輔導班來補貼學費、來回饋鄉親,有些學有所成、品質純潔的人才進入家教輔導隊伍并迅速成長為行業業績和口碑一流的佼佼者,和素未謀面的科任老師一起隔空打配合,教出了一批批優質人才,這是足可激活教育活水的好現象,這也足以構筑更為立體化、多樣性的生存景觀。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6-09泉州召開深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新聞通氣會
- 2017-06-09泉州召開深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新聞通氣會
- 2017-06-08新疆昌吉市到石獅考察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2017-06-08“拯救小鳥”彰顯城市文明進步
- 2017-06-08“鼓勵式教育”更易滋養文明
- 2017-06-08兒童節請給兒童一把文明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