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青少年時期正值人生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無論是生理上,還是精神上,鈣作為一種重要營養成分,不可或缺。身體里缺鈣會導致骨骼發育不健全,重則會形成軟骨病;精神上缺“鈣”,后果將會更加嚴重,而且具有不可逆性,很難通過后天加以矯正。這種精神上的“鈣”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道德,只有通過弛而不息的德育,才能補足精神之“鈣”,從根本上預防精神“缺鈣”現象的發生。
德育為先,筑牢人生大廈根基。俗話說,地基不牢,地動山搖。如果一個人的道德水平低下,那么即使他擁有滿腹經綸,也很難取得較大的成就,而且還很容易走上歪路、邪路。對于青少年的教育,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應把德育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德育先行,其他隨后,應成為教育的基本準則。具體來說,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言傳身教,多給孩子傳授如何做人;學校教育中,要突出思政教育,樹立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
閱讀經典,促使道德內化于心。讀書的好處不言自明,對于中華兒女,閱讀國學經典,理應成為人生必修課。這些國學經典,濃縮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蘊含著豐富的為人處世哲學,相當于一部部道德“圣經”,指引著一代代中華兒女。閱讀這些經典,就是進行一次精神洗禮,讓青少年們可以循著圣人的足跡,聆聽圣人的教導,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德育也就在潤物細無聲之中徐徐展開。
志愿服務,德育在實踐中滋長。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青少年對于書本上或者長輩口中的德行,比如助人為樂、尊老敬老啊,概念比較模糊,理解得也相對膚淺,及至踐行起來,往往適得其反,甚至出現“好心辦壞事”的情況。那么,我們的教育有必要變“坐而言”為“起而行”,多開展一些適合青少年的志愿服務活動,比如文明小使者、交通勸導員、撿垃圾、幫扶孤寡老人等等,讓青少年們在實踐中加深對美德的理解,讓停留于文字上的道德真正融于行動中,最終轉化為一顆顆傳播美德的心。
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全社會都應給予他們足夠的關心和關注,幫助他們健康成長。事實證明,精神上缺“鈣”,人生易發生折斷,只有把通過良好的德育把“鈣”補足了,才能確保他們的人生走得鏗鏘有力,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楊甬)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6-07永安市2017“愛心送考”拉開帷幕 點贊文明
- 2017-06-07讓“小單車”彰顯“大文明”
- 2017-06-07文明路上 我們不做“逆行者”
- 2017-06-07南平:組織開展“共創文明城市,建設美好家園”主題志愿服務宣傳活動
- 2017-06-07文明城市創建行動
- 2017-06-07中央文明辦發布5月“中國好人榜”奏響全社會善行“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