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6月6日訊(通訊員 戴福發)近年來,長泰縣在連續三屆獲得全國文明縣城的基礎上,積極爭創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深度融合美麗鄉村建設,不斷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上新水平。先后光榮參加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暨學雷鋒志愿服務大會、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2016年7月高分優等級通過國家級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縣驗收,12月,全國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總結推進現場會在漳州市長泰縣召開。
一是規劃引領繪藍圖。圍繞“廈漳泉生態型核心區”發展定位和“全縣一座文明城”的理念,按照“全域、全業、全民、全享”的布局,堅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平衡”,原山原水原生態、原田原園原住民“六原合一”的原則,把全縣做為大文明城、大景區、大生態園、大文化園來規劃建設,科學編制重點村、中心村、特色村建設規劃,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力爭實現“生活宜居、環境優美、設施配套、產業發展”的目標。
二是強化整治優環境。遵循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要求,堅持“干凈、美麗、品位”思路,縣財政投入專項資金2.37億元,開展“整治水環境·保護母親河”行動,深化“全民綜合治水、共建美麗長泰”三年行動,落實美麗鄉村建設掃盲三年計劃。按照“拆徹底、掃干凈、擺整齊、保暢通”的基本面要求,縣每年投入垃圾處理專項經費1500萬元,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在全縣范圍推廣“垃圾不落地”經驗做法,做到環境整治零死角、美麗鄉村建設零遺漏。長泰縣“農村垃圾不落地”工作模式已成為全國推廣標準,新華社、省文明委專程調研,被新華社內參專題報道。
三是突出特色打品牌。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堅持宜少不宜多、宜土不宜洋、宜簡不宜繁、宜淡不宜濃、宜軟不宜硬等“五宜五不宜”,力爭自然美、生態美、田園美、農耕美、鄉愁美“五美效果”,努力打造閩南風、長泰味、標準范的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長泰縣域樣板品牌,涌現出“五古豐登”后坊村、“四千美景”山重村、“五慢生活”上蔡村、村干部職業化管理先進村珪后村、深度融入文化創意產業古倉自然村等一批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典型。以“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為主題,打造馬洋溪中華傳統文化創意產業園,已有龍人古琴文化村、中華漢文苑等國字號、省字號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基地入駐。山重村和后坊村已被省旅游局列為福建省第一批“閩臺鄉村旅游試驗基地”。
四是以文化人育新風。以爭創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古琴藝術之鄉為載體,以龍津大講堂為抓手,運用鎮村綜合文化站、基層“道德講堂”等載體,開展文明村鎮和“五好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戶”等創建活動,開展“春之歌、夏之舞、秋之賽、冬之戲”系列文體活動,打造出“城關龍、溪東獅、京元球、珠坂戲、鶴亭木偶、金里書法、珠浦剪紙”等一批地域文化名村,進一步弘揚“忠、義、勇、學、孝、廉” 文化傳統,樹立務實守信、崇學向善的美麗村民形象,構建團結和睦、友愛互助的美麗鄰里關系,文明鄉風蔚然成風。(福建省長泰縣創城辦)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6-142017花樣漳州·文明旅游系列活動走進通北社區
- 2017-06-14豐澤區文明辦抓創衛工作樹窗口形象
- 2017-06-14馬尾區召開2017年文明委全體成員(擴大)會議
- 2017-06-14泉港區積極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提升農村文明水平
- 2017-06-14大田縣:啟動首屆文明家庭推薦評選表彰活動
- 2017-06-14城廂區開展“弘揚媽祖大愛精神 爭當創城文明使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