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厲行節約、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四年前,北京市多家大型餐館推出了“半份菜”“小份菜”。端午假期里,記者走訪發現:當初高調推出的“半份菜”、“小份菜”已悄悄從菜單里隱退,而免費打包的承諾也不再作數,餐廳里更是難尋“反浪費”宣傳標志,“舌尖上的浪費”反彈明顯。(5月30日《北京日報》)
可以說,為促進厲行節約的品質和社會風氣的形成,“半份菜”功不可沒。但遺憾的是,如今多數餐館“半份菜”難見蹤跡,“舌尖上的浪費”反彈明顯:一些機關單位、學校的食堂吃不完的飯菜又開始白白倒掉了;追求高大上的美食、展示大吃大喝的照片又日漸多了起來……
業內人士稱,餐廳“半份菜”偃旗息鼓,主要原因是成本因素考量。“半份菜”的制作和綜合成本相對于整份菜并沒有減少,反而還增加了餐盤使用量與餐廳服務次數。受餐飲行業整體轉型,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等因素影響,利潤沒有提升空間,讓不少商家覺得做“半份菜”吃虧了,也就不愿再提供了。同時,也與消費者不愿點“半份菜”、怕丟面子有直接關系。不少人認為,多吃點、多花點沒什么,只要是自掏腰包,不用公家花錢,別人也就無話可說;還有人覺得,見客戶、會朋友菜點少了會讓人瞧不起,如果餐桌上的菜被吃光了,豈不顯得“招待不周”?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然一人一時的節約數額有限,但累計起來就可省出可觀的資財。相反,“舌尖上的浪費”得不到遏制,累計起來的數量也十分驚人。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于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陜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甘暉表示,“光盤行動”的本意,就是要讓每個公民認識到中國是個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要從日常生活開始,養成節約的習慣,這對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關鍵作用。
光盤行動需要 “半份菜”這道好菜,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倡導建設節約型社會,反對奢侈浪費,需要經營者和消費者共同參與,實現良性互動,達到共贏。特別是政府機關及工作人員,更是要身體力行,以良好的行動和形象,讓“半份菜”香起來,帶動社會消費風氣的好轉。(泉州市委文明辦 付彪)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6-05省委文明辦印發《福建省文明村鎮測評體系操作手冊(2017年版)》和《福建省文明單位(社區、風景旅游區)測評體系操作手冊(2017年版)》的通知。
- 2017-06-05樹文明新風 迎金磚賓客
- 2017-06-05泉州市文明委暨精神文明建設先進表彰會議召開
- 2017-06-05泉州市文明委暨精神文明建設先進表彰會議召開
- 2017-06-05走上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之路”
- 2017-06-05龍巖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督查反饋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