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5月25日訊(通訊員 陳水華)志愿服務是公民社會責任的體現和精神境界的展示,是精神文明建設新的增長點。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清流縣志愿服務工作已形成以一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體體系和志愿服務信息化、志愿陣地網格化、志愿活動品牌化、志愿文化普及化為主要內容的“1+4”模式。
一、政府主導、各方協作,合力構建一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體系。建立起“文明委統一領導、文明辦牽頭協調、志愿者協會自主運行、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共同參與”的志愿服務工作領導體制。
二、構筑平臺,供需對接,在推進志愿管理信息化上求突破。幾年前,我縣建立了清流文明網,充分利用該網站開展志愿者招募注冊、活動信息發布等。2015年后,網站改版升級,并將其打造為“四個平臺”:志愿者注冊管理平臺、志愿者溝通交流平臺、志愿者供需對接平臺、志愿工作宣傳展示平臺。網站落實專人更新、維護,成為宣傳反映志愿服務最新動態、工作成效和弘揚志愿精神、傳播志愿理念的主渠道。
三、統籌規劃、夯實基礎,在推進志愿陣地網格化上求突破。遵循“科學規劃、合理設置”的原則,按照網格化布點的思路,建立起相應數量的志愿者招募、培訓和活動陣地。
四、創新載體,拓展領域,在推進志愿活動品牌化上求突破。圍繞“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主題,精心策劃志愿活動,用心打磨志愿品牌,不斷擴大志愿服務的覆蓋面與受益面,多設計接地氣的活動項目,多開展順民意、暖民心的活動,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實事,替百姓分憂,替政府助力。
五、文化引領,內生增長,在推進志愿文化普及化上求突破。著力志愿文化建設,以先進的志愿文化引領志愿服務工作,以志愿文化的軟實力提升志愿服務組織的凝聚力、感召力。積極做好全國、省市縣志愿典型的推薦評選工作,抓住重要時間節點,運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微信、微博、公益廣告等媒體和傳播工具,大力宣傳志愿典型及志愿活動彰顯的精神內核和社會價值,吸引、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行列,加強對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凡人善舉”的宣傳報道,充分彰顯志愿之城、幸福清流的良好形象。(清流縣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5-25惠安:志愿者參與社區文藝晚會 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 2017-05-25看過來!福建中職、中學文明校園創建標準都在這
- 2017-05-25“生態文明,美麗平潭”道德講堂舉辦
- 2017-05-25廈門市委書記裴金佳:增強群眾獲得感 讓社會更文明和諧
- 2017-05-25省委文明辦印發《關于2017年第一季度文明風網信息采用情況的通報》
- 2017-05-24點滴文明都該有人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