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旅游市場持續火爆,但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問題也急需解決。應當說,發布假期旅游“紅黑榜”,無疑是旅游業提質增效的好聲音,其作用毋庸置疑,最佳和最差景區在公眾面前曝光,其影響和警示作用顯而易見。登上“紅榜”的景區、旅行社、導游,可以為他們打造口碑,吸引更多游客;登上“黑榜”的景區、旅行社、導游,會在社會上產生負面效應,游客會選擇用腳投票,遠離他們,倒逼他們自我糾正錯誤。
事實上,國家旅游局于去年國慶長假后就曾發布十一假日“紅黑榜”,集中表揚了最佳景區、優秀旅行社、優秀導游和文明游客,并公開通報了綜合秩序最差景區和不合格旅行社。這一“紅黑榜”剛一公布便備受關注,其中一些批評性建議更值得關注。有人就指出,“紅黑榜”是國家旅游局規范市場亂象的有益嘗試,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同樣值得我們反思——由于現階段榜單內容基本由地方旅游部門上報的情況匯總而成,即國家旅游局未直接采集信息,為此許多地方出現了“報喜不報憂”的情況,“紅黑榜”有逐漸淪為單方面的“光榮榜”之嫌。同時,對于哪些景區該上紅榜、哪些該上黑榜,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普通游客和導游,可他們都沒有實際發言權,這大大降低了“紅黑榜”的公信力,新制度的新瓶裝了地方保護主義的舊酒。
沒有程序公平,就沒有結果公平,自產自銷的“紅黑榜”自然難以服眾。有鑒于此,河北省建立旅游信用信息“紅黑榜”制度的初衷可嘉,但在具體操作中,一定要將提高游客參與度放在首位,發揮好游客在評定“紅黑榜”過程中的主體作用。除此之外,如何在“紅黑榜”的基礎上建立起相應的激勵和懲罰機制,讓上紅榜者感到光榮,讓上黑榜者受到制約,真正起到“紅黑榜”所應有的作用;如何建立一套長效的監督、舉報、追責機制,在更大范圍內保障游客的合法權益,這些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并加以完善。只有做好了這些工作,才能充分發揮“紅黑榜”的效力,真正把壓力落在景區管理者身上,并傳導到每個商戶,倒逼旅游經營企業自覺提升誠信度、知名度、美譽度,營造和諧的旅游環境。(盛人云)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5-24福建高校文明校園創建有啥標準?全在這了!
- 2017-05-24直飲機變“洗衣臺”是文明更是管理問題
- 2017-05-24文明有禮,讓文化更有自信
- 2017-05-23同安推行垃圾分類 助力生態文明建設黨員先行表率
- 2017-05-23同安推行垃圾分類 助力生態文明建設黨員先行表率
- 2017-05-23仙游縣實驗小學成立“小奮飛志愿團” 助推省級文明縣城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