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跡上刻字 留下的不是美名
永祚寺雙塔原名宣文塔,建成于公元1612年,因紀念宣文皇太后資助建塔的“功德”而得名。這個距今已有380多年歷史的古建筑,在中國所有的雙塔中位居首位,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遺產,彰顯了中華文明的厚重歷史和無限魅力。甚至可以這么說,它就是一塊集建筑、藝術、人文和美學價值于一體的活化石。
令人痛心的是,這座太原市地標性建筑,在飽經風雨侵蝕的同時,還遭到了很多游客的摧殘。從新聞曝光的圖片看,宣文塔的墻體上刻滿了密密麻麻的字。諸如,有“某某到此一游”,有“某省某市某某某”,有“祝某某生日快樂”等等,給古建筑留下了抹不去的痛。雖說這是八九十年代游人所為,但此種不文明現象并未淡出過公眾的視野。
古建筑是先輩遺傳下來的國寶,值得每一位炎黃子孫倍加珍惜。游客在古建筑上刻字,炫耀的不是“到此一游”,而是自己的不文明行為;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對文物的赤裸裸破壞。更何況,這種破壞是不可逆的,就像這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刻字,歷盡幾十年仍清晰可辨,足以窺見其破壞力有多么強。
近幾年,國家一直在倡導要帶上文明出游。遺憾的是,個別游客根本沒把文明放心上,總是管不住任性的手。從故宮銅缸刻字秀恩愛,到長城墻磚上刻名字,都一再說明:提升游客的文明素養,不能只停留在倡導層面。試想,如果處罰動真從嚴,游客即使不顧及顏面,也需掂量一下法律的分量。與此同時,能不能倒逼游客約束自己的行為,關鍵還要看有沒有堅持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倉廩實,還需知禮儀。如今,人們的腰包是越來越鼓了,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游已成為休閑放松的一種生活方式。只是筆者希望游客在欣賞風景時,也能時刻注意自身形象,別讓亂刻亂畫污染了他人的眼睛,給文明烙下硬傷。因為刻了幾個字而遭到公眾唾棄,受到法律懲罰,得不償失。(武西奇)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
- 2017-05-24福建高校文明校園創建有啥標準?全在這了!
- 2017-05-24直飲機變“洗衣臺”是文明更是管理問題
- 2017-05-24文明有禮,讓文化更有自信
- 2017-05-23同安推行垃圾分類 助力生態文明建設黨員先行表率
- 2017-05-23同安推行垃圾分類 助力生態文明建設黨員先行表率
- 2017-05-23仙游縣實驗小學成立“小奮飛志愿團” 助推省級文明縣城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