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5月24日訊 平和縣坂仔鎮以爭創全國文明鄉鎮為主線,通過強化黨建提升文明的系列舉措,充分動員,廣泛參與,開展“正黨風、帶民風、樹新風”主題活動,推進各村普遍開展移風易俗工作,實現鄉風民風、思想道德、文化文明的整體提升。
“正黨風”重長效
正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從端正黨員干部尤其是鎮領導班子成員認識做起,組織黨員干部參觀五寨鄉村級廉政教育基地、坂仔派出所廉政文化館,邀請縣委黨校老師到村開展黨性教育“微型黨課”,從思想認識上讓黨員干部自覺“正黨風”。
正制。強化“正黨風、帶民風、樹新風”常態化制度建設,完善公務接待、公車管理、公物采購等方面制度。推行“十個一”(諾一份廉、講一堂課、建一個網、壓一份責、過一次火、亮一次劍、樹一面旗、發一倡議、整一套臺賬、建一套機制),全面推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助推“正黨風”。
正風氣。黨員、干部辦理婚嫁喪葬事宜要實行“雙報告”:事前,當事人要將有關情況報鎮紀委領導審批,嚴格控制辦宴席規模、每桌菜品標準額度等;事后,當事人要向鎮紀委報告有關事宜,對違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規定的,將追究有關負責人的責任。對違反相關規定的黨員干部給予嚴肅查處,已對1名不按規定執行的黨員干部進行黨紀處理。
“帶民風”有創舉
帶家風家訓。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整合世界文化大師林語堂、環溪樓建造者林世文進士、八品農官林藝公等家風家訓文化,修建家風家訓文化墻,建立了東風村廉政文化休閑小棧。在學校廣泛開展家風家訓教育活動,如語堂學校開展三字經誦讀活動,促使一批學生成為“拾金不昧”、“保護環境”、“尊敬師長”的好學生;通過以“小手拉大手”,帶動全鎮家家戶戶重視家風家訓。在鎮文化站舉辦“家風家訓”書畫作品展,展現了賴文華、何素華等一批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的“身邊好人”事跡形象,以身邊的典型帶動周圍群眾行文明新風。
帶慈善行動。全鎮開展慈善、獎教獎學、志愿服務的行動日益增多,一些村借助宮廟理事會進行獎教獎學活動,如聯建村井尾庵理事會連續兩年舉辦獎教獎學活動,對村中考上大學的學子進行獎勵;一些村以小組為單位舉辦慈善活動,如民主村石鼓樓自發成立陽光慈善協會,每年5月1日組織村民聯誼會籌集善款,開展慰問小組75周歲以上老人、幫扶精準扶貧戶、關心重病人、獎勵優秀學子;一些村自發成立青年組織抱團開展慈善活動,如心田村成立五三青年公益協會,自主籌資開展慰問老人、幫扶困難學子、獎教獎學等活動;銅壺林氏比干文化促進會借助春節鄉賢返鄉時期,召開座談會,籌集600多萬元的基金,成立銅壺獎教獎學基金,建立常態機制,對品學兼優的林氏學子和教學優秀的教師進行獎勵。此外,借助返鄉優秀青年的力量,成立非企業民間組織,募集資源籌建鄉村國學館。
帶移風易俗。舉辦“倡移風易俗,創文明村鎮”承諾簽名活動,全鎮黨員干部、群眾400多人參加,莊重承諾“宴席簡辦、不收禮金”;向全鎮人民發出《坂仔鎮移風易俗倡議書》,得到全鎮廣大干部群眾的歡迎。各村社針對“熱鬧日”大吃大喝等問題,提出節儉過節、不能請酒的倡議,并請社頭理事會成員輪班巡查,對鋪張浪費、吃請飲酒等不文明行為進行規勸。實施鎮區禁炮限炮,禁止清明祭掃、婚喪事宜、節日慶祝等活動在公共場所燃放煙花爆竹,改善鎮區的衛生環境。
![]() |
![]() |
責任編輯:林藝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