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雄油紙傘手工藝在榕交流展示。 福州新聞網5月4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文葉義斌/攝)第五屆海峽青年節將于8月在福州舉行,占地203畝的海峽青年交流營地一期項目已提前百日完工——海峽青年節從此有了長久性會址。 福州是祖國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省會城市,近年來,我市發揮近臺地理優勢,培育打造一批榕臺文化交流品牌,除了海峽青年節,還有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海峽兩岸合唱節、陳靖姑民俗文化節等一系列榕臺文化交流品牌。兩岸民眾以文化為媒介,不僅交流日益熱絡頻繁,還進一步加深了共識,而且推進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開展。 共繪兩岸民俗文化圖 “你看,我手中的這個‘草莓’又紅又大,是不是很漂亮?我是2月在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上買的。”昨日,錢塘小學四年級學生林燕向記者展示其保存至今的“草莓”,原來這是一個仿真捏塑。仿真捏塑是傳統捏塑與現代工藝結合的技藝,采用高科技的環保材料,可以做成各種仿真品,在臺灣很受歡迎。在2017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上,首次由臺南市捏塑學會理事長、現代花藝師廖雪麗引進大陸,在福州“一炮而紅”,民俗節設立的臺灣手工技藝專區被里三層外三層的福州市民圍得水泄不通。 在2017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上,臺灣原舞者舞團帶來的樂舞同樣備受追捧。這是該舞團首次來榕演出,團長楊政賢告訴記者:“雖然是第一次來福州,但一點都沒有違和感,福州和臺灣有太多相同的地方了,希望以后能常來福州演出,與福州的同行多多交流,共同提高。” 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迄今已舉辦10年,原名閩都民俗文化節,改名為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后,引入了大量臺灣元素,廣邀臺灣民俗文化表演藝人、隊伍參會,活動項目日益增多、規模日益增大、節目日益豐富、參與度日益擴大,影響力與美譽度日益增強,2017年便有上百個兩岸民俗文化項目同場亮相,榕臺兩岸共繪的民俗文化圖,讓人們樂享民俗文化“饕餮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