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香,1944年3月出生,新羅區文學藝術團團長。退休后,作為福建省龍巖山歌傳承人,她組建新羅區文聯藝術團、建立山歌傳唱點、組建慰問演出隊、深入學校傳技藝,傳承弘揚龍巖山歌。'>
組建慰問演出隊 帶隊演出山歌愉悅生活
“龍津河水波連波,龍巖山歌籮打籮;這山歌來那山應,一人唱來萬人和”,一首首令人難以忘懷的山歌,在郭金香口中傳唱出來,傳播出去。龍巖的變化,國家的政策,愛情的山歌、猜謎的山歌、聊天的山歌,郭金香都能唱,而且能唱得通俗易懂,能唱到群眾的心坎里。
今年2月18日,由新羅區政府主辦的第十九屆“文明杯”農村業余文藝匯演暨龍巖山歌戲精彩上演,郭金香帶著隊員為觀眾奉上《龍津河:人民的生命河》,獲得了觀眾的好評。隨后在3月5日,她又帶著這個節目去廈門展演。“現在,環保局要我們把這個劇本帶到鄉下去演出,希望讓更多人加入到保護母親河行動中。”
退休18載,郭金香一直奔走于龍巖城市與農村的各大舞臺中,年演出達100多場,觀眾人數超過幾十萬人次。她還經常自已出費用到養老院、殘疾院及部隊慰問演出,受到當地的熱情歡迎。
深入學校傳技藝 抓住年輕人傳承不斷代
2014年,新羅區東肖鎮中心幼兒園在郭金香的指導下成立了龍巖市第一支幼兒采茶燈表演隊。表演隊自成立以來經常走進福利院、養老院,歡快的曲調讓老人們身心愉悅。
2015年,她應邀走進了中國音樂學院的“原聲民歌的傳承與研究”課堂上,以生動、活潑、有趣的方式教會了該校學生演唱具有代表性的龍巖山歌。
2016年,龍巖藝校創立山歌學院班,郭金香不僅身體力行為孩子們上課,還發動身邊山歌傳承人一起深入教學,讓山歌傳承后繼有人。
……
“我希望能讓年輕人感受到唱山歌的樂趣,并從中尋找好苗子。”為弘揚龍巖山歌、采茶燈等龍巖非物質文化遺產,郭金香經常自帶采茶燈教具,走進高校、中小學校、幼兒園現場教學。讓郭金香感到欣慰的是,她在當地小學開辦的山歌興趣班出乎意料地受歡迎。提起這件事,郭金香笑稱“革命自有后來人!”
“我覺得山歌不管在哪個時期都能起到很大作用,而且山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能記載我們年年代代的歷史。”當下的龍巖山歌早已沒有了當年的輝煌,山歌傳承路也倍加艱辛,但是郭金香雖然年過古稀,卻并不怕這個苦,她說當下政府部門十分重視和支持龍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因此,她堅信龍巖山歌不管在哪個時代都能發揮她的作用,都能給大家的生活帶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