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電視臺和廣播電臺,同步對活動進行了現場直播。兩家牽頭主辦單位的領導熱情致辭,肯定了聯合創建的這項“公益項目”的創新性,是“種文化”的子項目“種音樂”;說明了活動的意義,旨在通過電視臺等公益媒體的力量,號召更多的志愿者以愛心行動,把音樂方面的課程和基礎知識等“音樂種子”,“種進”鄉村孩子們的心里,促其生根發芽,弘揚奉獻精神,以“文明行動”的名義,傳遞溫暖和大愛。 永安市宏藝琴行校長表示,將在此次捐贈行動后,繼續奉獻愛心,形成“長效機制”,支持“音樂走進鄉村小學,讓村里的孩子與城里孩子一樣,學會和擁有音樂特長。” 志愿者們把“音樂教室”的牌子,高高釘掛在李坊小學二樓的一間教室門墻上,鮮亮醒目。從此,這所只有3位教師、27名一二年級學生的村小學教學點,有了專門的“音樂室”,有了音樂專業愛心教師,前來傳授音樂和器樂知識,“種音樂”進村小。 在“音樂室“里,孩子們興奮地睜大眼睛盯著講臺,講臺上,愛心志愿者鄭老師拿出自己的尤克里里,用燦爛的笑容和溫和的語調,聲情并茂地簡介了這種“四弦琴”的來源、琴各部位的具體名稱、掃弦的基本指法等。濃眉大眼的鄭老師祖籍浙江,曾以優美的歌聲參加永安市“記住鄉愁”音樂晚會,她剛聽說“種音樂”志愿行動,立即報名參加,是第一位“赴任”的愛心教師。鄭老師從孩子們耳熟能詳的歌曲入手,現場彈琴演唱了《兩只老虎》、《小毛驢》等,啟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隨之,志愿者們把愛心企業捐贈的12尤克里里搬進教室調試好,發到孩子們手中。鄭老師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左手壓弦、右手掃弦”,彈奏他們熟悉節拍明快的兒歌。很快,孩子們就能七零八落地跟著老師“彈奏”了,指法不準,但聲音一樣洪亮,標識他們的單純和聰明。清亮的童聲沖出教室傳向山谷,27個幼兒,27位天使,“天使”生長在天藍云白水清樹綠的大山深處,偏而并不孤“僻”,愛心志愿者們的到來,點亮他們的音樂夢,孩子們像過節一樣興奮。大湖中心小學的老師說,學校已經為李坊小學招聘了一位音樂教師,即將到任,結束本?!盁o音樂教師”的歷史。再加上市里的愛心支持,孩子們的音樂明天,明快燦爛。 據悉,永安市委文明辦在文明創建中,注重文化“點晴”作用,開展“種文化”行動,努力協調組合各部門的“文化力量”,向鄉村傳遞文明信息,以此提升農村文明創建水平。城里的孩子大多從小學會至少一種音樂或體育等特長,而農村與此相反,大多數孩子即使想學也沒有機會學。對此,永安市委文明辦聯手永安電視臺,啟動“音樂種子春蕾助學行動”,發動愛心企業為偏遠的鄉村小學捐贈音樂器材、捐贈音樂教室,以音樂器材為“基材”,以音樂教室為“基地”,定期持續組織愛心教師,到校教孩子們學習音樂器樂知識,對鄉村孩子進行音樂“萌芽”教育。后續,永安市委文明辦還將組織文學愛心志愿者,開展“種文學”活動,增添和豐富文明學校創建的內涵。(永安市委文明辦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