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牛了,我本來以為收視率會低呢,沒想到周圍人都天天等著看”“我媽一邊看一邊問我,唐朝詩人是不是李白最厲害……”這幾天的論壇上,諸多熱議指向一檔最初并不被特別看好的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從16歲“詩詞達人”到點評嘉賓,甚至主持人的串詞,皆成熱點。
印象中,古詩詞除了學生課堂學習,似乎離社會生活有些遠。此番熱潮,究竟是意料之外,還是情理之中?
中華文化精粹不應遇冷
“我今天試著在微信上跟隨節目同步參與答題,成績最好的一次顯示擊敗了28萬個對手,如果數據沒錯的話,估計在微信上答題的有四五十萬人。”“同步答題一晚上,一題都沒有中,不開心。”網上網下,討論不斷。令人關注的是,這一節目引發的對中華古詩詞鑒賞記憶的參與度,空前高漲。
“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精粹,冷才是不正常的吧。”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大康認為,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積淀的精華,無論在何時,始終牽動著社會關注。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熱”一直存在,當有了合適的平臺,在更大視野中迸發出來,是理所當然。
以2月3日第6場進入擂主爭霸賽的兩位選手為例。“飛花令”環節,每場比賽設一個關鍵字,如“花”“春”“月”“風”等,由爭霸者一對一輪流背誦含有關鍵字的詩句,如一個說“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一個說“憶昔嬌小姿,春心亦自持”;一個接著說“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一個則說“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一來一往,幾十個回合,誰略作遲疑未能接上口,就算敗陣。這種如“飛花”的競賽,以及點字成詩句、解字、解句、解篇等新穎題型,給參與者和觀眾帶來競技刺激的同時,更傳遞著濃濃詩趣。
也有專家指出,各方欣喜之余,也許應深入思考,如何將這番大熱,轉化為進一步推動詩詞愛好者隊伍發展的力量。
與文化自信時代背景相連
不少語文教育專家坦言,這一熱點與當代國人強烈呼喚傳統文化回歸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連,是國人文化自信的體現。嘉定教師進修學院院長路光遠指出:“區別于一般綜藝的快餐式浮躁,對詩詞這一中華文化典型代表的關注,透露出文化審美的理性化趨向。”幾年來漢字聽寫大賽、成語大賽等有著廣泛影響力的傳統文化全新展示平臺,與這一趨勢對接并相長。
在他看來,社會對傳統文化蘊養的重視,成為這一番水到渠成的活水。路光遠所在的嘉定區,2010年起就推出中華優秀傳統詩詞“詩樂啟蒙”項目,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選擇古詩詞譜曲、推廣吟唱,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嘗試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為孩子們解讀古詩,隨后再進行演唱教學,并將德育內容通過音樂形式傳遞給學生,讓孩子們更加深刻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我們力求打破學科壁壘,豐富學生的藝術人文學習經歷,引導學生逐步理解詩歌的意境和美感,增強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嘉定區教師進修學院小學音樂教研員、“古詩樂進課堂”項目組組長劉婧說,“從第一所試點學校新成路小學,到同濟黃渡小學、南苑小學、安亭小學等校,我們在不斷探索創新教育模式。”
基礎教育才是深厚“土壤”
“這首詩,你會讀嗎?”身為學生家長的觀眾大多會一邊拉著孩子看比賽,一邊問他們這個問題。家住浦電路的周女士說:“沒有升學通行證、沒有應試教育的高壓需求,還是會特別關心孩子對詩詞的掌握和情感體驗。”
這份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始終潛藏于心,在教育過程不斷激發強化的過程中,傳統文化精華在孩子心中生根的“土壤”愈加深厚。
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寫字等級標準的要求,上海相關部門指導各區將書寫經典納入規范漢字書寫內容之中。長寧區頒布實施了“中華經典誦讀”課程指導意見,要求小學階段保證用每周一節課的課時,將經典誦讀落實在快樂拓展型課程中,初中階段將經典誦讀融入“閱讀領航”及文化、藝術、德育等各類課程中。徐匯中學、浦東建平實驗中學和曹楊第二中學分別開設了《古詩詞吟誦鑒賞》《詩海拾貝》《詩經選讀》等拓展課程。
與此同時,上海結合校園文化傳承創新項目,深度挖掘語言文字的文化內涵,舉辦“我愛漢字美”“我愛詩詞美”等電視比賽,先后開展漢字創意、楹聯書寫、漢字節等語言文化活動。連續組織“魅力漢語,親情中華——上海、臺北、香港、澳門青少年朗誦比賽”,2016年有30余萬學生報名參與。每年的市民文化節都將傳播中華優秀文化作為一項重要內容,2016年舉辦的“中華古詩詞大賽”吸引6萬余名市民參與,最終評選出百名“中華古詩詞高手”。(記者 彭德倩)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4-25泰寧縣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
- 2017-04-25將樂縣“五舉措”貫徹落實全省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
- 2017-04-25尤溪縣多措并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 2017-04-25石獅市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地督導工作會議
- 2017-04-25創城進行時丨長泰:舉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我參與我共享”千名干部志愿服務、萬名市民義務勞動啟動儀式
- 2017-04-25福建省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