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回暖,得益于文化產業勃興
“如果說前兩年實體書店回暖尚是一種信號,今年這種趨勢已經十分明顯。”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說,與傳統書店相比較,新開放的實體書店更具互聯網經濟特征,它們都是功能復合的文化空間,有豐富明確的閱讀活動計劃,讓城市更具文化氣質和活力。
“前幾年實體書店遭遇危機,其經營者往往是執著閱讀的文化人。而這一輪實體書店復興,背后有政府支持、有商業地產助力,還有大量資本進軍文化產業的需求。”一位出版資深人士對記者說。
上海是全國率先對實體書店實施扶持政策的城市。早在2012年,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就頒布政策,通過資助、補貼、貸款貼息、獎勵等方式扶持有影響力的實體書店發展,至2016年已投入專項資金逾6000萬元。
而在政府扶持之外,商業資本和風險資本對實體書店也日益看好。大隱書局正在籌劃開設新的門店,因地制宜將書店與當下大熱的民宿結合,創造出新的業態。劉軍認為,只要得其真味、做到極致、持之以恒,文化一定是個好生意。正如方文山所言“閱讀是一件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事情”,隨著資本與文化以更具創意的方式結合,實體書店還將更加搖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