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一名小朋友在杭州鐘書閣童書館內讀書。近年來,一些特色經營的實體書店悄然復蘇,成為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間和文化新地標。
東南網4月24日訊(福建日報)23日是世界讀書日,市民在“城市書吧”閱讀書籍。2016年以來,河北省滄州市圖書館在市區建成7個社區“城市書吧”,每個書吧藏書1萬冊左右,配備自助借還機、自助辦證機等電子設備,讀者在家門口即可享受閱讀服務。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這個讀書日,上海的文藝愛好者們普遍遭遇“選擇障礙”。短短一周內,就有五六家特色實體書店宣告開業,如桃李爭春搖曳于上海全民閱讀的暖流之中。據悉,今年上海將新開近20家實體書店。
從幾年前實體書店舉步維艱、紛紛閉門,到如今上演絕地反擊、集體“回春”,實體書店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變遷?而這番閱讀的“最美風景”又能否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