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多舉措推進名城保護 讓閩都文化“光彩照人”
2017-04-20 09:56:26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位于三坊七巷的冰心故居和林覺民故居。(資料圖) 福州新聞網4月2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毛小春/文陳建國/攝)近日,福州市、縣兩級政府公布了首批歷史建筑426處,其中五城區55處、福清67處、長樂43處、連江48處、羅源43處、閩清58處、永泰54處、閩侯58處;特色建筑2處,均位于閩侯。福州名城保護工作從城市走進鄉村,日益深入人心。 福州名城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全市的保護規劃中,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三處歷史文化街區因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筑集中成片,能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福州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是名城保護的重中之重。 三坊七巷 展示福州傳統文化 昨日記者看到,不少游客正在免費參觀三坊七巷南后街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 觀看了福州軟木畫制作表演后,兩名內蒙古游客被技師精湛的技藝深深吸引,當場買下軟木畫工藝品,準備帶回家鄉送人。 在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其他文化場館內,記者也看到了不少游客。來自東北的游客李師傅說:“逛完三坊七巷,才知道不少中國近代史都與福州有關?!?/span> 福州名城委表示,經過堅持不懈的保護修復,截至目前,三坊七巷大范圍的古建筑修繕工作已陸續完工,街區內28處文保單位中已修復26處,共完成171處歷史建筑(文物點)以及部分更新建筑的修繕和建設,建設工程總面積24.45萬平方米,約占總工程量的85%。 通過結合福州的民俗節日開展各種特色民俗活動、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民間手工藝人入駐等措施,三坊七巷逐漸成為福州傳統文化的展示中心和交流平臺,僅今年春節期間就接待游客115.15萬人次,擴大了閩都文化在海內外的影響力。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