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嶺古道穿越千年風貌猶存 系古代閩都子弟進京趕考必經之路
2017-03-31 09:26:43 來源:福州新聞網
新店通往宦溪的狀元嶺古道。福州日報記者 廖云嵐攝 福州新聞網3月3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雷巖平 張秀冰 通訊員 晉新/文 記者陳建國/攝)959歲,這是狀元嶺古道的年齡。 對于這條穿越了近千年的古驛道,不少市民“只聞其名,不見其影”。 其實,它是福溫古道的遺存,是古代閩都子弟進京趕考的必經之路。 如今,這里風貌猶存。 古道隱于象峰村 幾乎當年所有福州狀元都走過 春雨綿綿,詩意悠悠。近日,記者與晉安區委宣傳部、宦溪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就相約在這樣的雨天,跟隨熟知狀元嶺古道情況與歷史的老村民,探訪了這條湮沒在風塵中的古道。 記者在省人才公寓旁下車,緊鄰68路公交車終點站有座石頭牌坊特別顯眼。 “這座牌坊就是狀元嶺古道的入口。”隨行的宦溪村黨支部書記池云章告訴記者,這是2007年晉安區在重修狀元嶺古道時仿建的牌坊。 記者細看這座牌坊,發現了奇怪之處。一般牌坊門楣上都會刻有路名或其他有紀念意義的詩詞,但這座牌坊卻空無一字。只有門楣上方形似北宋狀元帽檐的石雕造型,仿佛在訴說著這條古道的“身世”。 據宦溪鎮人武部部長楊勇介紹,狀元嶺古道是福溫古道的遺存,起于新店鎮象峰村,止于宦溪鎮,全長3.6公里。古道是宋嘉祐三年(1058年)懷安知縣樊紀募資牽頭,由工人在峻嶺間依山勢開鑿而成,路面鋪溪卵石與石塊。古道盤行陡峻,曾有“北嶺石階三千三,阿爹挑擔忙下山。出門月色照山路,回家日頭早落山”的民謠描述古道行路之難。 據介紹,狀元嶺古道最初叫大北嶺古道,因為它翻越了大北嶺及宦溪,過板橋,越湯嶺,穿降虎寨,進入連江縣境,再經連江、羅源、寧德、霞浦、福鼎,通往浙江溫州,是福溫古道的北驛道。后因古代閩都子弟進京趕考都從這走,幾乎當年所有福州狀元都走過,改名為“狀元嶺”。顧名思義,是希望走過古道的學子高中狀元。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