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做義工,一邊旅行,通過自愿免費加入某種團體,在旅游的同時完成某項義工活動、幫助某個對象等,在享受旅行的同時承擔相應的責任。如今,“義工旅行”在年輕人當中已成為一種時髦的旅行方式。(3月21日《人民日報》)
將公益活動與旅行有機地結合起來,“義工旅行”方興未艾。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義工旅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價值認同,為年輕人找到了一個重新認識和發現自我的渠道,讓他們看到了“不一樣的自己”。“義工旅行”既讓年輕人得到了一次情緒調試、心靈凈化和精神洗禮,也讓他們在“助人自助”的過程完成了意義和價值的生產。
“義工旅行” 將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聯系起來,成為一種新的社會聯結紐帶。“義工旅行”不僅滿足了年輕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利益訴求和情感需要,也切實地裨益了他人,給他人的精神世界帶去了光亮和溫暖。“義工旅行”不僅讓年輕人找到了存在感,也讓他們擁有了幸福感與“獲得感”。從這個角度上說,“義工旅行”實現了道德價值與使用價值的有用結合,提升了年輕人參與公益活動的熱情。
現代公益和傳統慈善的一個根本區別,就在于實現了恩報觀念到“助人自助”理念的轉變,更強調互動雙方的權利平等和互信互惠。受助者的尊嚴和價值并沒有因接受幫助而受到損傷,他們既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幫助,又感受到了互動溫情;參與“義工旅行”的年輕人給弱勢群體以力所能及的關愛,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過程中,收獲尊重和信任,享受人生的樂趣。
從社會學上講,人的現代化就是從“消極公民”轉變為理性、主動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公民”。通過“義工旅行”等公益活動,將松散的、原子化的社會成員打造成為一個利益相關、關系相互、情感相系的共同體,健全弱勢群體的社會支持網絡,為公益活動找到民間支點,已經成為當下社會文明的新趨勢和新路徑。
這個世界的分量和質量,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助人自助的“義工旅行”,也是一種“柔軟的力量”,實現了多方共贏?!傲x工旅行”讓年輕人從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中短暫抽離出來,享受了一段難能可貴的“慢生活”;少了些功利與算計,多了些赤子之心,這又何嘗不是一段承載著一代年輕人的青春與成長的“自我修行”?(楊朝清)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3-28讓文明城市因特色而“聞名”
- 2017-03-28拒絕校園暴力 讓文明友善成為常態
- 2017-03-28廈門 文明擦亮這座城
- 2017-03-27省委文明辦定于3月31日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活動
- 2017-03-27微矩陣丨閩清:開展“文明祭掃、生態安葬”殯葬改革移風易俗宣傳月活動
- 2017-03-27省委文明辦定于3月31日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