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拉近兩代關系
晉江一中學術委員會主任蘇錦明提到,家庭教育正在遭遇危機,“父母和孩子缺乏共同話題,兩代人難以溝通”。家庭書屋的出現,不僅為學生在家庭中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也為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提供了可能。晉江一中副校長黃家策介紹:“為加強親子交流,我們提出了‘親子共讀一本書’‘我的家庭文化’等系列活動,效果不錯。”
最近,陳小青和媽媽一起讀完了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狼王夢》。陳小青的媽媽感慨道:“以前從不知道,與孩子共讀一本書是這么美好的事情!”
在陳小青的媽媽眼中,孩子容易與動物親近,《狼王夢》的主角是狼,讀起來趣味性強,而且傳達出“狼的精神”,讓孩子更懂得理想和堅持的重要性。陳小青則是被小說中的狼王母親所感動,“狼王母親為了小狼,可以舍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母愛的偉大,讓陳小青回想媽媽對自己付出的一切,更加明白媽媽的不易。
張雨寒的爸爸也有感觸:“這樣的活動,讓我明白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本書。耕讀傳家,閱讀的分享,更是家長陪伴孩子進行的一次智慧的遠行。”
林伊明為自己的書屋取名“心寮”。她解釋道:“‘寮’有小屋之意。之所以取這個名字,一是受了《草房子》中‘藥寮’的啟發,二是認為書屋有著治愈的效果,讓家庭更寧靜、更溫馨。”
交流分享,閱讀走出校園
在全國政協委員、海峽出版發行集團副總經理吳志明看來,時下國民閱讀率和閱讀質量正在下降,標題黨盛行,刷屏泛濫,快餐式的“淺閱讀”等導致學生雖有碎片化的知識,卻沒有系統性的思想。長此以往,許多學生將會變成“單向度”的人。
陳燎原也有相同的擔憂。于是,晉江一中提出一間書房、一個書架、一張書桌、一盞臺燈、一批藏書、一句格言、一次命名、一篇故事、一場主題讀書交流會、一次讀書分享的“十個一”構想。2014年秋季,“我的書房,我的故事”活動在晉江一中校內外全面展開。目前,晉江一中的“家庭書屋”幾乎實現了從初一到高二所有學生的百分百覆蓋。
“我的書房,我的故事”活動有多種參與形式。蘇錦明介紹,學校定期召開相關主題班會,學生可以借此分享讀書故事。同小區的學生家庭可以建立讀書群,家長可以每周或每兩周舉行交流活動,抒發讀書感受。與此同時,晉江一中還將學生的讀書故事收錄在《我的書房,我的故事》叢書中。目前,該系列圖書已有5本,記錄了數百個讀書故事。
看到學生們在閱讀中收獲快樂,蘇錦明十分欣慰。他說:“分享是最大的激勵,是最長效的獎品。因為分享,學生需要再次思考、自我教育;通過分享,學生收獲了閱讀之外的成就感。”
家庭書屋雖受到了老師、家長和學生的認可,但吳志明看出,若要使課內外閱讀充分融合,范圍決不能僅限在家校之間,更需政府參與。對此,吳志明建議,在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中增加家庭書屋建設情況的相關考核指標,將家庭書屋建設與學校的評估、考核掛鉤,建立長效的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