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文明辦在安徽宣城舉辦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隆重發布2月“中國好人榜”,105位身邊好人光榮上榜。至此,在網上“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中產生的“中國好人”已突破10000名。萬名“中國好人”展現了當代中國人的嶄新精神風貌,推動形成了群星燦爛與七星共明的先進群體格局。(3月4日《新華每日電訊》)
從2008年5月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至今,不到九年時間,“中國好人”已突破10000名,這樣的文明碩果堪稱豐厚且芬芳滿園,充分印證了“我們身邊不缺少好人,只是缺少發現的眼睛”,也充分印證了“德不孤,必有鄰”等古訓。在月月推、月月評、月月有好人的“發現好人”模式催生之下,好人群體如此競相涌現,為社會凝聚起無限的正能量,精神文明建設的“高樓大廈”就是這樣通過一“磚”一“瓦”的搭建,構筑起來了。在“中國好人”已突破10000名之際,有必要分析其背后的“蒲公英效應”。
一個好人的凡人善舉,可以帶動一群百姓起而行之。眾所周知,蒲公英在開花之后,其絨球會隨風向四面八方飄蕩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新的蒲公英又會周而復始、綿綿不絕,這種現象被稱為“蒲公英效應”。一個好人,就是一朵看似柔弱、實則生命力無比頑強的蒲公英,我們發掘、表彰、宣傳一個好人的凡人善舉,相當于是在吹拂蒲公英的絨球,讓它們四散飄落,尋找生根發芽的適合土壤,然后成長為一個個做好事、行善舉的新個體。所以有人說,“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是在撒播好人的種子,收獲奉獻的新希望。
一群百姓的起而行之,可以帶動一個地方好人頻出。“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同樣,一個好人、幾個好人出現,并不能說明“好人春天”真正到來,“百好齊現”才意味著“好人春天”的旺盛。當我們每個地方都讓一群好人上新聞頭條、上影視熒屏、上劇場舞臺、上公益廣告,以及進道德講堂、進學校工廠、進城鄉社區,等等,好人的“蒲公英效應”就會進一步擴散,將我們每個地方擴散成大愛之地。所以近幾年我們常常看到,“全城吃面”“全城買鵝”“全城尋耳”“全城尋母”等愛心接力行動動情上演。
每個地方的好人頻出,可以帶動整個社會崇德尚善。九年時間以來,從社區村組的好人,到街道鄉鎮的好人,再到地市區縣的了,再到省市區與直轄市的好人,乃至于“中國好人”,各個層面的好人雖身處不同崗位、不同區域,但他們事不分大小、愛不輕重,都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地做著自己能夠做到的好事義舉,在中國匯集成一股道德與信仰的洪流,引領全中國的人們向上向美向善。正是有了他們,我們的道德星空才“群星燦爛”。
可以說,“中國好人”已突破10000名,這不光是量的積累,更是質的飛躍。期待我們整個社會進一步形成崇德尚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強大氣場。(文川平)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