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學雷鋒 做雷鋒精神的種子
3月5日,是第五十四個學雷鋒紀念日。50多年過去了,雷鋒依然是中國人的精神豐碑,雷鋒精神已成為民族精神的重要內(nèi)容,融入文化血脈中。
兩會期間,正在北京參會的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熱議雷鋒精神。大家紛紛表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做雷鋒精神的種子,讓雷鋒精神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學雷鋒是一種內(nèi)在的精神”
“我是從小看著雷鋒像長大的,雷鋒紀念館就在我家附近。”遼寧撫順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員馮淑玲代表說。在她看來,學雷鋒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內(nèi)在的精神,一種內(nèi)在的素養(yǎng)。”
教育是傳承雷鋒精神的最好方式之一。“我從小就告訴孩子,學雷鋒是一種行動自覺,不是說我刻意地去打掃衛(wèi)生就是學雷鋒了。”令她欣慰的是,兒子把她的話聽進去了,并在生活中常做些幫助他人的事。
“雷鋒已經(jīng)離開我們半個多世紀了,但雷鋒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在改革強軍征程上當好崗位排頭兵。”陸軍軍官學院教練勤務團技師巨孝成代表說。
精神是燭照前行的燈塔。巨孝成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在教學科研方面不斷突破,還把自己的成果和心得傾囊相授、毫無保留。他花10年記錄了50萬字維修筆記,100多個無人機故障排除案例。如今,他把筆記和案例匯集成冊印發(fā),成為了更多人的“秘籍”。
中央歌劇院副院長劉云志委員已經(jīng)堅持了近20年的“學雷鋒”文化志愿服務。對他來說,學雷鋒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享受。“在開展文藝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我收獲最大的還是奉獻之后的喜悅。當我看到群眾的笑臉、聽到他們的歡呼,當我看到輔導過的基層文藝工作者取得的成績后,我很是欣慰。”劉云志說。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
- 2017-03-06志愿服務成龍巖市文明新“地標”
- 2017-03-05兩會話文明 | 孫東林:關愛農(nóng)村留守兒童 重在思想教育
- 2017-03-03城廂區(qū)開展2017年“五好文明家庭”評選表彰活動
- 2017-03-03城廂區(qū)開展2017年“五好文明家庭”評選表彰活動
- 2017-03-03城廂區(qū)開展2017年“五好文明家庭”評選表彰活動
- 2017-03-03文明為美,重塑奉獻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