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鄉縣七里營鎮七五村村民、92歲的蔣宗梅老奶奶,17年前開始每天手工制作鞋墊并免費贈送給鄉鄰,已累計送出鞋墊近3.5萬雙,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鞋墊奶奶”。七五村黨支部書記董成良說,老奶奶做的鞋墊成了七五村的“村禮”,老人常常教育子女要勤儉節約,安心工作,不占公家便宜,和同事好好相處。在她的帶領下,這一大家子其樂融融形成了好家風,影響著村里其他鄉親。(2月15日 央廣網)
“鞋墊奶奶”蔣宗梅和睦鄰里的故事,讓筆者想起了陶淵明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夸鄰居:“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陶淵明選擇移居南村就是因為那里有很多為他人著想的“素心人”。當然,正是因為有詩人筆下“素心人”這樣的好鄰居,自然就有了“鄰曲時來往,疑義相與析”的和睦鄰里情。
鄰里關系,看似無形,實則非常重要。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城市建設的跟進,有的地方鄰里之情日益淡薄,嚴重的更是隔重門戶隔重山,隔層樓板隔層天。如何打破這層隔閡,不能少了“鞋墊奶奶” 蔣宗梅這樣的“素心人”。這樣的好鄰居越多,民風才會更加文明淳樸。鄰里之間才能像親人一樣的熱鬧溫馨,與鄰居真誠地交流走動,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與鄰居的互幫互助,會使我們更深地體味到人間的真情;即使只是與鄰居打個招呼、問聲好,都會使我們一天的心情輕松愉悅。
是親必顧,是鄰必護。這是真誠鄰里情的寫照,但是,要建構起和睦的鄰里情,讓文明鄉風因為有好鄰居而更加暖融融,必須要有人先走出一步,要有人舍得吃虧,為之努力,就如新聞中的“鞋墊奶奶”。自1985年起,老人家就開始手工制作塑料籃子、炊帚笤帚和嬰兒鞋帽等,免費送給鄉親。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干起這些工藝復雜的活計越來越吃力,但是她依舊將原來的“副業”當成“主業”,樂此不疲地為鄉親們服務,有這樣的好鄰居帶頭,鄉村就不會缺少美與和諧的元素。
鄰居好,賽金寶。古代農耕社會里,人們把鄰里之情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不僅僅是物資上的豐富,更在于它的風氣,此風,更需要每個“素心人”為之努力和貢獻。時代在發展,文明在進步,鄰里情只有不斷注入新內涵,才能讓每個身處其中的人,學會互助、友善、體諒、團結,譜寫出更多的鄰里佳話。像“鞋墊奶奶”那樣用心、用愛、用全部的真誠和善良溫暖著鄰里的心,為社會和諧撐起美滿和諧的脊梁。(朱新如)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2-23龍巖:全民參與 提升素質縱深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 2017-02-23福州市市民公約亮相社區 文明新風吹進心田
- 2017-02-23三明清流:傳統古廟會注入了文明新活力
- 2017-02-22馬尾文明交通行動放“大招” 免費開放停車位
- 2017-02-22馬尾文明交通行動放“大招” 免費開放停車位
- 2017-02-22大田縣:“經典國學進校園”涵養學校文明滋潤師生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