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中國好人;他們,是公序良俗的忠誠守護者;他們,是文明風尚的勇敢領跑者……開學第一周,走進長沙博才梅溪湖小學,校園廣播著正講述著“中國好人在車禍現場撿10萬現金歸還原主并送治傷員”的聲音故事,全校千余名師生收聽后為之感動。2月14日,湖南“開學第一課·中國好人聲音故事進校園”系列活動第一站,在長沙市岳麓區博才梅溪湖小學舉行。(2月15日湖南文明網)
“開學第一課·中國好人聲音故事進校園”系列活動不僅褒揚了好人,壯大社會道德聲勢,也對學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熏陶,受到各界廣泛點贊。筆者認為,作為道德教育的一種創新方式,“好人進校園”的意義已經超出了活動本身,它讓所在學校開展道德教育同時,也為我們弘揚社會美德提供了啟迪。
“好人進校園”提醒我們教育要以德為先。開學第一課,是聽好人故事,這充分展現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落腳點在哪?近年來,隨著社會道德意識提升,“教育以德為先”的理念獲得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只有把道德教育抓好抓實,年輕一代才能更有情懷擔當,社會文明建設才能穩步向前。開學第一課,把好人“請”到校園的做法,是具體的道德教育,實際上也是道德教育重要性的宣示。無論教書育人者,還是家長、社會大眾,都應當從中有所啟發,把“以德為先”的理念融入到學習、教育、生活中,讓好人故事成為美談,成為鞭策,成為前行的強大動力。
“好人進校園”提醒我們道德建設要推陳出新。據悉,在中國文明網、湖南省文明辦的指導下,湖南文明網聯合湖南人民廣播電臺新聞頻道已完成錄制46期湖南籍“中國好人”聲音故事,并同步在湖南人民廣播電臺8個頻道進行同步播出。“好人進校園”一系列做法中貫穿著創新思維,這恰恰是道德建設所需要的。曾經,不少人認為道德建設就是刷標語、拉條幅、聽廣播,做起來按部就班。其實,道德建設更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在平臺聯合和資源整合中凝聚新力量,開拓新領域,在具體、務實做法中摘取碩果。中國文明網“好人365”欄目就是其中典范。
道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好人進校園只不過是其中一個細節。但這種“細節之美”令人難忘。未來的文明建設之路上,我們心中應時刻掂量道德的“重量”,注重運用創新方式推動道德建設,讓“好人進校園”的精彩有更多版本。(凌保康)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