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培育趣緣化社會組織,搭建居民融入融合新平臺。圍繞把每個居民都納入社區社會組織、讓每個社區社會組織都有序參與社區治理的目標要求,以社區書院為重要平臺,培育發展趣緣化社區組織。重視發揮社區能人、社區達人的 “酵母”作用,開設 “社區能人工作坊”、“社區達人興趣班”等特色講堂,成立各種興趣小組、愛心人俱樂部、研究協會等,讓更多居民在組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發、自覺參與組織的各種活動,從而搭建居民融入融合的新平臺。集美區康城社區 90% 的居民來自其它省市,是典型的 “新廈門人”社區,社區書院以 “和樂”為主題,設置育苗、花蕾、青年、耆彩等四個常設講堂,由社區各類文化達人分別牽頭成立了書法、繪畫、合唱等 19 個興趣組織,發動居民捐款 3 萬多元購買文體器材,常年開展富有社區特色的文體活動,搭建互動交流平臺,使新老廈門人相識相知、互助友愛,變 “生人社區”為 “熟人社區”,營造鄰里和諧、幸福快樂的溫馨社區。同時,注重筑巢引鳳,吸引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廈門航空、廈門邊檢等十多家單位組成志愿聯盟,以社區書院為平臺,利用節假日和晚上時間,開展美麗廈門我宣講、青年讀書沙龍、圖書漂流、鄰里愛心墻等系列活動,打造全時段開放的社區書院,為不同年齡段和不同職業居民參與書院活動提供更多機會,為更多居民融入融合創造條件。 四是營造現代化人文環境,強化居民協商議事新意識。借鑒書院以文化人、教而化之的傳統功能,賦予新意、創新形式,推進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真正發揮居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把社區書院打造成為居民協商義事的新平臺。思明區前埔北社區采取購買服務方式,引入 “開放空間會議技術”,制定了社區書院理事會議事規則,舉辦居民參與社區書院規劃發展討論會,召開愛心學堂提升項目利益相關方座談會,較好地達成了共識,營造社區書院 “民主協商、群眾事群眾辦”的濃厚氛圍。社區還把小區物業管理提升、空間環境改造等社區公共事務議題引入社區書院,進一步提升社區書院協商議事的成效和影響力。目前,各社區書院從實際出發,設有協商議事廳、居民事務調解室等,完善了社區事務協調會、聽證會和社區民主監督評議委員會等會議制度,建立了樓棟和生活小區議事機制,為鄉賢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社區理事會等基層自治組織協商議事提供了平臺,通過民主協商使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得到有效化解。一些老舊小區通過居民和駐社區單位的民主協商、共治共管,破解了亂停車、占道經營、違章搭蓋等常態管理維護難的問題。 下一步,將以迎接 “廈門會晤”為契機,緊緊圍繞省委和廈門市委提出的目標要求,認真總結經驗,鞏固拓展成果,在全市面上分批次展開社區書院提質拓面工作,力爭年內全市 200 個以上社區都建有標準規范、制度完善、管理有效、群眾滿意的社區書院 (其中,島內社區有一半以上建有社區書院,有 1 至 2 個區實現全覆蓋)。同時,積極發揮其功能作用,更好地服務 “廈門會晤”,充分展示廈門的最美風景、最優禮儀、最佳名片,有力促進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 “雙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