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廣州開全國之先河,在一汽巴士推行“友愛在車廂”活動。經年累月的浸染,到今天,讓座與文明出行已成為廣州的社會風尚,一種市民大眾的自覺行為。推己及人,以免費送農民工回家過年的愛心專列和愛心巴士為樣本,廣州還展示出了文明城市的開放胸懷。(廣州日報)
公交是一座城市流動的風景線,也是反映市民素質和精神面貌的重要公共場所。30年來,廣州堅持推行“友愛在車廂”活動,活動的方式在不斷創新,外延也在持續擴大,成為“文明廣州”建設的一張閃亮名片,為文明傳播和新風塑造發揮了重要作用。
公交車廂雖小,卻是檢驗城市文明的試驗場。在公交車上,爭座搶座、拒不讓座、舉止粗俗、言語口角等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甚至會演化為治安甚至刑事時間,讓文明之風大打折扣。得益于“友愛在車廂”活動,廣州的公交車廂中不文明現象鮮有發生,司機、導乘員和乘客都能夠自覺踐行文明理念,涌現出很多文明事跡和道德榜樣,將公交車變成了文明傳播車,人人爭做文明風尚的代言人。
廣州“友愛在車廂”活動的成功,對于我們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倡導社會文明新風尚有兩方面的啟迪意義。一是突出構建文明風尚培育載體的重要性?!坝褠墼谲噹睆囊黄褪块_始推行,到成為全市公交系統的行業準則,又進一步延伸到地鐵、船舶等其他類別的公共交通工具,最終形成全面覆蓋的道德培育基地。公共交通工具是人流的集中區域,是很好的文明傳播和道德培育場所,將之構建為文明載體,不僅能夠在內部推進文明傳播和道德教化,通過乘客的分流還能將文明新風更好地傳播開去。
二是樹立并發揮文明榜樣道德模范示范作用的重要性。廣州堅持在公交系統開展文明榜樣和道德模范的樹立和宣傳,多條公交線路成為國字號的精神文明建設示范點、先進單位以及文明窗口,一批批廣州“最美公交司機”“最美導乘員”“最美乘客”頻頻見諸報紙、電視、網絡,發揮出強有力的輿論宣傳引導作用。這些榜樣的樹立,拉起了道德的標桿,為普通群眾提供了學習的標尺,也喚醒了人們對于文明道德的遵循意識。
文明風尚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廣州“友愛在車廂”堅持了三十年并且仍在推行,說明對于文明的倡導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友愛在車廂”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很多城市都有各自獨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或品牌,但所堅持的理念和內涵都是殊途同歸的,讓文明風尚成為社會風潮,讓道德追求蔚然成風,應該成為一座城市和市民的價值追求。(文重)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2-20廈門志愿者文明騎行示范行動啟動
- 2017-02-20微電影《蛻變》主題曲入選福建首屆百佳文明原創歌曲
- 2017-02-20讓有福之州滿城吹拂文明風 持續推進文明宣傳教育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 2017-02-20敢于直面市民文明素質的短板
- 2017-02-20漳州薌城區“三個加強”推動文明旅游工作綜述
- 2017-02-20廈門召開《廈門會晤市民文明公約》評選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