薌城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三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開展“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美德在農家”活動為載體,不斷豐富農村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涌現出一大批文明村鎮、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等先進集體和個人,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秩序、提高公民素質、改善生活質量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實現城鄉文明水平共同發展。一是健全體制機制。各鎮不斷加強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認真制定精神文明建設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定期研究部署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把精神文明建設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確保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全面實行領導班子精神文明建設目標管理責任制,健全和完善一把手負責制,切實把精神文明建設的實績作為考核領導班子,任免和獎勵干部的重要依據。完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運行機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主管領導分工抓,職能部門具體抓,社會各方面齊抓共管的精神文明建設領導格局。區文明委把精神文明建設納入鄉鎮綜合量化考評內容,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設激勵機制,制定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獎勵辦法,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不合格或存在嚴重問題的單位,予以嚴厲批評并責令限期整改。 二是扎實開展“城鄉共建、以城帶鄉”活動。積極發揮城區對農村的輻射與帶動功能,開展城鄉共建、以城帶鄉、連片創建活動,促進互幫、互助、互學。對一些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的村鎮,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特別是各級文明單位與村鎮結對幫扶,如一個鎮、街道跨區域掛鉤一個貧困村,每年扶持20-30萬,三年見成效。下派青年干部掛職,扶持農村鄉風文明建設。進一步擴大城鄉共建的參與面,開展村校、村企、機關單位與村等多種形式的共建活動,從統籌區域改革和發展的實際出發,整合區域資源、實現資源,調動各方積極性,構建聯動機制,發揮整體功能,做到城鄉聯動、鎮(街道)村聯動、上下聯動、行業聯動,實現城鄉文明水平共同發展。
二、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的覆蓋面。一是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我區堅持以農戶家庭為基礎,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戶”、“美德在農家”、“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不斷充實創建內容、提高標準、改進方法、增強實效,目前我區各級文明村鎮有50個,占行政村總數63%。宣傳部門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群眾、發動群眾、教育群眾,引導和動員廣大群眾自覺地投身到精神文明建設中。《薌城鄉訊》、《薌城新聞》等新聞媒體設立專題專欄,廣泛宣傳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主要內容和具體措施,及時報道工作進展情況。各鎮宣傳文化中心、文化站采取宣傳欄、橫幅、LED等形式,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的覆蓋面。 二是推進鎮村環境設施持續完善。各鎮結合區委區政府“六大整治”、“四項工程”等工作部署,大力開展水環境整治、鞏固畜禽養殖整治成果、開展黃標車淘汰專項行動,完成黃標車淘汰407輛。2016年,各鎮嚴格實行“村清掃、鎮收集運轉”的長效保潔清運機制,全區新建垃圾驛站52個、聘請保潔人員481人、購置三輪車300輛、垃圾桶1.6萬個,暴露垃圾池全部拆除,農戶家家配備垃圾桶、保潔隊伍村村配備三輪車,垃圾驛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努力倡導健康文明新風,不斷提高村民素質。一是弘揚新風正氣,強化制度約束。積極開展以“六提倡、六反對”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移風易俗活動,組織引導村民群眾有針對性地健全完善村規民約,把遏制陳規陋習作為重要內容,對紅白喜事劃定合理標準,推動形成勤儉節約、婚喪簡辦的新風尚。如天寶鎮洪坑村的“鴻湖社會禁牌”,借先人樹立的標桿,通過推行成立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做法,發動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制止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盲目攀比等陋習。 二是建好三級網絡繁榮城鄉文化。我區以隊伍建設為依托,努力構建文體工作“三級網絡”。區級有水仙花合唱團及水仙花少兒藝術團等10個分團,鎮級有綜合文化站,村級成立輔導點,建有夕陽紅舞蹈隊、紅領巾宣傳隊、薌劇表演隊、中老年人健身操隊、錦歌隊、大鼓涼傘隊等70多支文體骨干隊伍,形成了區有重點,鎮有骨干,村普遍有隊伍的文體“三級網絡”。重點扶持富有地方特色的浦南古儺、天寶大鼓涼傘隊、錦歌隊、石亭高蹺隊等16支文藝隊伍,充分發揮“文化協管員”“宣傳文化中心戶”的示范帶動作用。以民間傳統節日為載體,在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我們的節日”期間,開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動,豐富農村廣大群眾的節日生活,如舉辦燈謎競猜、閩南民俗匯演、全民健身運動會、“文化體育進農家”等系列活動,吸引更多的農村群眾參與文化體育鍛煉,陶冶情操,增強體質。(薌城區文明辦)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