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陳雪春帶頭認捐36萬元,鄉賢陳錦標、石炎金各認捐10萬元,村委會捐出20萬元……農歷正月初四,福建長樂市古槐鎮井門村禮堂內熱鬧非凡,不到半小時,剛成立的井門村慈善教育基金會認捐金額就超120萬元。過去要面子、講排場,現在重公益、做慈善,井門村的新風是長樂市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活動的一個縮影。在吳航大地,“長樂面子”正蝶變為“長樂慈善”。(2月10 《福建日報》)
從報道來看,長樂是著名僑鄉。近年來,從以前的紅白喜事大操大辦、奢侈浪費,到今天的注重公益,爭做慈善,長樂市老百姓轉變的不僅是行為,還有觀念,其背后是一種價值觀的蝶變。這種蝶變是一種值得肯定的變化,與以往的大操大辦相比,今天的樂善好施、注重公益,無疑是長樂人最有價值、最有面子的“面子”。
婚喪嫁娶大操大辦、攀比擺闊在很多地方都存在,這種行為不僅導致嚴重浪費,違背著禮尚往來的初衷,也加重著人情負擔,很多家庭因為操辦酒宴而返貧或致貧,甚至背上了沉甸甸的的債務。更有甚者,一些黨員干部借助操辦紅白喜事進行受賄等,走上了腐敗道路。這些都是大操大辦的危害。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逐漸意識到大操大辦的危害,積極轉變觀念,改變行為,積極踐行節儉、從簡的操辦原則,將節省下來的錢用于公益慈善。長樂市就是這樣,越來越多的人一改以往的消費心態,操辦酒宴不再追求面子,不再攀比炫耀,而是將節省下來的錢投入到慈善公益活動中,比如捐資助學,支持教育事業,設立教育基金,幫助學生完成學業,比如扶貧助困,幫助困難家庭度過困境,等等。這些行為不僅體現出巨大的慈善熱情,也釋放出巨大的社會能量。
對于操辦酒宴時不甘落后、講排場、爭面子,攀比成風,甚至不惜債臺高筑的風氣,不僅需要老百姓觀念的自覺轉變,還有必要采取措施加以矯正和整治。長樂市就是一個很好的借鑒。不僅加強對黨員干部的制度約束和行為監督,也健全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通過鎮村建章立制,引導廣大群眾移風易俗,通過廉潔政風帶動文明民風,呈現出一種移風易俗、熱衷慈善的健康新風。實現從長樂面子到長樂慈善的蝶變,這種變化可圈可點,可喜可贊。
每個人都注重面子,只是對面子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的人認為一擲千金的消費是面子,有的人認為奢侈浪費是面子,而熱衷公益、熱心慈善,是無疑是我們最值得尊敬的面子,也是最大的榮耀,這種面子遠比大操大辦、攀比擺闊更高尚,也更有意義。(劉劍飛)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