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影近日發布消息,根據“時代楷模”魏德友真實事跡改編的電影《魏德友的界碑》進入拍攝籌備階段,這也是繼《索道醫生》《老阿姨》之后,長影傾力打造的又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影片。(2月10日《光明日報》)
哲學家羅素說過:“一切人都具有思辨的、道德、技術才能。但唯一使人異于神或其他動物而成其為人的特征是實際的道德才能。”在思辨與技術的才能方面,人不必求完美,亦不可能求完美,但如果人能在道德方面努力,則可以逐漸達到完美的境界。魏德友是一位年過七旬、有著32年黨齡的山東籍老兵。1964年,魏德友從原北京軍區退伍后遠赴西北屯墾戍邊,從此堅守在中哈邊境薩爾布拉克草原無人區。50多年來,他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勸返和制止臨界人員千余人次,堵截臨界牲畜萬余只,未發生任何涉外事件,被譽為邊境線上“活的界碑”。將這樣的人搬上電影銀幕,才能讓更多人的思辨與道德達到完美的統一。
我們身處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發展的同時也使諸多矛盾凸顯,道德失范現象屢見報端。而道德模范候選人的事跡恰恰能讓人們停下腳步去反思,在這個物質化的現實社會里是不是還有更有意義的東西。他們在平凡崗位中做出不平凡事跡更能打動人,只有打動人才能真正影響人。同樣,電影的功效筆者不用贅言大家也能清楚氣作用,“守邊老魏叔”的感人故事,如果能走上銀幕,不僅能讓更多人熟知魏德友生活的邊疆草原,更感知魏德友道德的界碑。平凡的人生中,他把一生都獻給了守邊事業,這種無私奉獻和執著堅守的精神,催人奮進,值得人們學習和發揚。長影作為國有電影制片廠,承擔著弘揚主旋律的責任和使命,準備傾力打造好電影《魏德友的界碑》,才能以文藝精品將魏德友的偉大精神和事跡傳遞給更多人。
文藝有滋養人心、綻放精神、引領時代的功效。德高望重的老魏叔,他以凡人善舉,用良心、奉獻詮釋了真善美,傳遞了正能量,日復一日的付出詮釋勞動價值,用鍥而不舍的進取演繹精彩人生。他的崇高境界,感召人們心系國家、熱愛事業,用實干奉獻擔當民族復興的光榮使命老人平凡的面容背后,大家深深地感受到那是不平凡的堅持,那不平凡的勇毅讓無數人為之感動。將這樣的“時代楷模”搬上大銀幕,定能讓在中華民族的道德巨著上又留下了感人的一筆。
何況,觀眾認為,“時代楷模”本身就是一部教育人、鼓舞人和鞭策人精彩篇章。電影創作能牢牢把握住了這一時代主題。通過文藝作品去詮釋先進典型,可在更廣的范圍和更長久的時間內激勵和影響更多人。同時也激勵過更多電影人追求更高的精神藝術境界,讓文藝之魂與文化血脈緊密相連,與英雄精神、時代追求相連,真正開啟了人民群眾的心靈之門。(王關林)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