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強調“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我們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家庭、家教、家風的部分論述,敬請關注。
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情。家和萬事興、天倫之樂、尊老愛幼、賢妻良母、相夫教子、勤儉持家等,都體現了中國人的這種觀念。“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的這首《游子吟》,生動表達了中國人深厚的家庭情結。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2015年2月17日)
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加強黨風政風、社風家風建設,特別是要讓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習近平在會見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強調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鍥而不舍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2015年2月28日),《人民日報》2015年3月1日
要加強家庭建設,教育引導人們自覺承擔家庭責任、樹立良好家風,鞏固家庭養老基礎地位。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2016年5月27日),《人民日報》2016年5月29日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們要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人們夢想啟航的地方。
——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2016年12月12日)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我們要認識到,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同時,我們還要認識到,國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砥礪前行。只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家庭夢才能夢想成真。
——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2016年12月12日)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說的“愛子,教之以義方”,“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青少年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古人都知道,養不教,父之過。家長應該擔負起教育后代的責任。家長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很大,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2016年12月12日)
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
——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2016年12月12日)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2-10廈門市整治不文明騎行 在自行車道這些行為違法
- 2017-02-10龍巖市民呼吁狠剎任性燃放風氣讓文明燃放營造美好生活
- 2017-02-10三等獎:文明出行之日歷系列
- 2017-02-09榕城專項整治“兩車”占道停放 呼吁市民文明使用
- 2017-02-09連江:全省美麗鄉村文明建設示范村萬株梅花迎如潮客流
- 2017-02-09永安市志愿者“站臺”農民春晚傳遞文明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