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公民出境游發展迅速,但由于游客自身素質參差不齊、文明意識薄弱、各地風俗習慣不同等原因,一些國人的陋習也被帶出國門,深受國外人民的詬病。而隨著國際交往的逐漸增多,國人自身素質的提高,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游客正以越來越正面的形象出現在世界舞臺上,他們用文明的言行培養了自身的“國際范兒”,彰顯了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內涵和底蘊。
以文化提升素質。中國是禮儀之邦,帶出國的不應該只是消費力,還應該展示國人健康文明的素質以及良好的國際形象。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文化作為軟實力、競爭力的作用日益明顯,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當下,我們國家也日益重視國人文化素質的提高,以期充分發揮文化“隨風潛入夜”的作用,用健康的文化陶冶情操,滋潤心靈,提升文明。隨著體現在中國出境游客身上的“文化味”越來越濃厚,這些游客的文明意識和素質也相應地得到了提高。比如在泰國唐人街的寺廟禮佛,從祭拜到布施,所有人都井然有序,除了虔誠祈福聲和誦經聲,沒有任何雜音,這樣的細枝末節,恰恰是文明素質的最佳體現。這些“文化味”濃厚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的文明素質之間,也形成了一種互相成全、相得益彰的關系。
以融合推進包容。不文明出境游在很多情況下,是因為國人缺乏對旅游地風土人情、法律法規等方面的了解,觸犯了當地禁忌,導致不文明行為的發生。現在出境游的國人,日益了解走出國門的同時,“入鄉隨俗”也是“必修課”,只有提前了解出游國家的國情民俗,對于不同價值觀、文化觀、傳統習俗充分尊重,也對他人習慣給與起碼的尊重,才能更好地融入當地生活、體會不同種族、不同地域的別樣風情,從而推進不同國家、不同習俗之間的相互包容,最大限度地降低沖突的發生,獲得出游國家當地民眾的認同。
以文明彰顯風范。文明是一面鏡子,它能充分折射出每一個人的優缺點。在出境游的游客身上,每個人在相當程度上都代表了所在國家的形象,每一個人都是“國家形象大使”,因此,言行舉止是否文明,顯得更加重要。我國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質與世界發達國家公民相比確實還有一定差距,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不文明行為不斷刺激著人們的國人的內心,拷問著每一個人的靈魂,每次不文明事件的發生,都會引發廣泛討論,這說明大多數人內心還是很看重文明規范的,希望提高我們的旅游文明形象。也正因此,越來越多走出國門的國人,更加注重自身的文明形象:輕聲耳語代替了大聲喧嘩;隨身攜帶垃圾袋代替了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參觀博物館、參加文化活動代替了一味瘋狂購物;體會當地風土民情代替了走馬觀花的拍照留念……中國的游客,正以越來越成熟的心態和低調的姿態,向世人彰顯大國風范。
文明出境游,其實并沒有那么難。只要游客多一點文化和素養,多一份自律和自尊,在雙腳踏出國門的那一刻謹記“我代表的是中國”,那么,每一個出境旅游的中國人,都將是一張展示中華文明禮儀的閃亮“名片”,在享受旅游的同時,也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成為一道靚麗的“中國風景”。(王海韞)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