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個人誠信體系建設文件《關于加強個人誠信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30日出臺,提出將以重點領域、重點人群為突破口,推動建立個人誠信記錄。個人誠信體系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指導意見”由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旨在褒揚誠信,懲戒失信,提高全社會信用水平,營造優良信用環境。(12月31日 新華社)
以前說起個人信用,大多人只會想到老賴和黑名單,但社會上,像老賴和黑名單那樣嚴重的畢竟是少數。那么大多人的信用誠信如何體現?筆者認為,建立信用檔案是一個有效的方式。因為有檔案及時記錄,大多人也將對個人誠信更為重視,而唯有個人誠信成氣候了,社會誠信才會形成風尚。
“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這次要建立重點領域個人誠信記錄的范圍很廣,包括食品藥品、安全生產、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領域。由此看來,個人誠信檔案將在各行各業有效地鋪展開來,也提醒大家,誠信并不是哪個人的事情,或哪個行業的事情,而是要全面開花,形成共識。
以點帶面建設誠信社會更有說服力。“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將選擇一批重點職業人群,加快建立和完善個人信用記錄形成機制,涉及公務員、企業法定代表人及相關責任人等職業,并及時歸集有關人員在相關活動中形成的誠信信息,確保信息真實準確,實現及時更新。這就再次說明,在一些示范效應的人群中開展誠信建檔,更能抓住誠信建設的突破口,能有效地以點帶面地推進個人誠信體系建設。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昌。近年來,我國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上步子不斷加大,但是,誠信建設決不能抓大放小,尤其是誠信教育不能眼睛只盯著“高處”,要知道,千里江堤也能毀于螻蟻,只有將考試舞弊、學術造假等信息納入個人信用檔案,并且不斷推動完善個人實名登記制度,完善個人信息安全、隱私保護與信用修復機制,才能真正規范推進個人誠信信息共享使用,完善個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通過這些特殊行業,特殊人群,率先垂范,為社會誠信培植厚土,讓失信者寸步難行。(張瑾)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