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現場
文明風1月3日訊(通訊員 張燕妮)2016年12月31日晚,晉江市梅嶺街道五店市傳統街區露天戲臺熱鬧非凡,2017年晉江首場“春晚”在此開演,吸引了數千群眾到場觀賞。
舞臺上,閩南傳統文化節目高甲戲、掌中木偶、五祖拳、舞龍等輪番登臺;“咱厝明星”傅瀅瀅、晉江市青少年宮藝術團、晉江市老年大學藝術團等傾情演繹,為現場觀眾奉上一場極具晉江特色的文化盛宴。
凸顯閩南傳統文化 留住咱厝“鄉愁”
當晚7時許,精彩的開場秀過后,由梅嶺希信中心小學學生帶來的高甲戲劇目《戲棚下》率先登場。
身著傳統精美服飾、化上特有妝容的孩子們,表情時而幽默詼諧,時而活潑夸張,把晉江“柯派”丑行表演藝術的精髓——媒婆丑、家丁丑、公子丑等藝術形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妙趣橫生的表演引來了全場掌聲,也掀起了當晚演出的首輪高潮。
高甲戲剛剛落幕,由晉江市老年大學藝術團帶來的情景劇《外婆的五店市》接檔上演。情景劇講述了幾十年前晉江的故事,反映了晉江早年的民俗風情和傳統文化,不僅散發出濃濃的“鄉愁”,也勾起現場老一輩觀眾的兒時記憶。演出中還穿插了晉江文化瑰寶掌中木偶、梅嶺的“非遺”項目舞龍,以及國家級“非遺”項目五祖拳表演等,將閩南傳統文化很好地融入了整臺演出。
深挖本土民間藝術 彰顯城市活力
作為梅嶺著力打造的一項品牌文化活動,“網絡春晚”近年來早已成為晉江“草根藝人”展示風采的大舞臺。和往年一樣,本屆“網絡春晚梅嶺專場”繼續深挖本土優質的民間藝術、民間藝人。
被稱為閩南“小江蕙”的童星傅瀅瀅是土生土長的晉江人,2011年曾發行個人原唱單曲《阿嬤的教示》及《泉州小姑娘》,2013年還上過湖南衛視、中央電視臺,小小年紀已是獲獎無數。首次參加全國社區網絡春晚梅嶺專場的演出,傅瀅瀅帶來了一首膾炙人口的閩南歌曲《媽媽》,贏得了家鄉觀眾的陣陣叫好。
晉江市青少年宮藝術團是晉江地區家喻戶曉的青少年藝術培訓機構。當晚,來自青少年宮的小舞蹈家們帶來了當代舞《鍵上奏鳴》。她們專業的演出不僅為現場觀眾帶來了感官享受,更借助“網絡春晚”的平臺,向全國網友展示了蓬勃發展的晉江民間藝術。
此外,來自心養小學的《鼓舞飛揚》、嶺山小學的《風云聚 武天下》,以及梅嶺桂山社區、竹園社區的旗袍秀、古箏等精彩節目,既通過演出向現場觀眾及全國網友展示了晉江多彩的民間文化,更凸顯了晉江城市的活力。
“全國社區網絡春晚”是由中共中央文明辦主辦的社區志愿服務全國聯絡總站、中國社區志愿服務網等共同籌辦的品牌活動,這已是晉江梅嶺街道連續第五年獲得活動承辦權,并連續四年獲得最佳組織獎。本屆“網絡春晚梅嶺專場”由晉江市委文明辦和晉江市梅嶺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承辦,晉江經濟報社、中共五店市傳統街區支部委員會協辦。(晉江市委文明辦供稿)